教育真能改變窮人一生嗎?社工超過10年見證孩子成長,道出「努力」以外更關鍵因素

2022-11-18 09:00

? 人氣

他也記得,後來有孩子在公園玩水潑到人、對方爸爸走來、孩子以為要被罵,那叔叔先問:「你住哪?」孩子回答住安康平宅,叔叔說:「你們那裡出來的沒個好東西。」孩子長期活在否定之中,自然不會覺得自己有哪裡好,一看到陌生人就跑、或先嗆「你好醜」再跑,而微光盒子想做的,是看見每一個孩子真實的樣子,他們邀請孩子們到據點,提供一個既非家也非學校的新地方、孩子也一個拉一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1008-安康平宅專題配圖(謝孟穎攝)
「你們那裡出來的沒個好東西。」孩子長期活在否定之中,自然不會覺得自己有哪裡好,一看到陌生人就跑(資料照,謝孟穎攝)

態度頑劣、動輒發怒、逃家、中輟的各種孩子,蕭羣諭覺得他們在旁人看來大概是一張有黑點的白紙,「人們第一眼會先看到黑點,但明明其他地方都是白色的,就像人們看到孩子的問題會先想『如何解決』,卻沒看見背後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努力掙扎……」

例如蕭羣諭等人帶孩子們去拍攝影作品,其中一個17歲的孩子拍下大大的中指,對世界比中指。這照片旁人看來大概就中二屁孩8+9,但蕭羣諭知道,這是孩子的力量──那孩子一出生就不在自己家,接連換過多個安置機構、以為可以回家了卻又被家暴、之後也因觸法進入少觀所,「他拍這張不只是比中指,而是要跟世界說:我對你有很多不滿,但我希望有力量去改變。」

又例如蕭羣諭曾碰過一個孩子打電話喊「救命」,通常兒少工作者聽到這話大概會以為孩子去警局了、被幫派擄走了、出什麼大事了,但這孩子喊救命是因為「老師要他回原班上課」──那孩子平常態度吊兒郎當、看似什麼都不在乎也不怕,卻在那天崩潰大哭,在大人陪伴下孩子才終於說出口:「我回去書桌裡會有蟲、課本會被撕爛,我不想回去。」

「所有老師都以為他是不喜歡學習才不來學校,但,他只是用堅強的外表來保護自己。」蕭羣諭說。創傷可能來自學校與家庭,也有孩子曾目睹爸爸拿刀砍媽媽、有孩子不吃菜就被打、有孩子去安置機構被阿媽說「你這輩子沒救了」,創傷也帶來各種影響,無價值感、沒自信、易怒、容易逃跑、情感麻木。

蕭羣諭深知孩子不是壞,是有創傷,被愛過的人才會好好去愛,那些原生家庭不一定能給的,微光盒子就在社區裡陪孩子一起塑造。

比起「教育」來說,蕭羣諭相信「陪伴」更重要,陪伴必須真誠一致、不能嘴巴說「你好棒」、「我沒生氣」結果看起來完全不是那樣,陪伴也必須同理孩子處境、先問「你今天還好嗎」而非立刻去談怎麼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無條件接納」──蕭羣諭與夥伴們當然也曾因為孩子偷東西、送孩子去警局,但兩天後就和好了,「因為他知道,我們不會因為他進去警察局就對他有什麼不一樣,去警局只是因為他犯錯、他要為這件事負責。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