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移民之路:《漢娜鄂蘭傳》選摘(3)

2018-07-26 05:10

? 人氣

這些都是叫人警惕的故事。但對鄂蘭和布呂歇來說個人感受最深的,卻是班雅明置身於「法國的惡夢」的最後一年。經過法國詩人暨外交家聖約翰・裴爾斯(St.-John Perse)交涉,班雅明在一九四○年春天免除拘留。他從巴黎經露德前往馬賽,在那裡探望布呂歇,同時得知當時已從德國搬到紐約的社會研究中心有同事替他取得了美國緊急簽證。他接著設法取得了西班牙的過境許可證,卻沒有法國的出境許可證。他決定跟一小群人非法離開法國,取道越過庇里牛斯山的一條逃生路線前去蒲港,那是馬賽的難民熟知的一個地點。可是當那群人到達西班牙海關關卡,卻發現過境許可證不能用:剛巧這天邊境關閉了。「難民原本要在次日循原路返回法國。……就在當天夜裡,班雅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因為此一自殺事件的影響,邊界官員同意放行,其他人乃得以前住葡萄牙。數星期後,簽證禁令解除。班雅明如果早到一天,可以毫不費力地通過邊境;若晚一天,人在馬賽就會知道無法從西班牙過境。但卻偏偏選中了那一天,災難於是降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國哲學家、文化評論者、折衷主義思想家。(取自維基百科)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國哲學家、文化評論者、折衷主義思想家。(取自維基百科)

班雅明遇上的西班牙邊境守衛並不友善,跟布萊希特那首詩中獲老子傳授智慧的那位邊疆官吏不一樣。班雅明遇見的守衛沒有請求他在流放路上把他的《道德經》寫下來。不過在戰爭的第一年班雅明有時間撰寫幾篇評論,其中一篇所論述的,就是布萊希特這首詩和它懷抱著希望的訊息:

……柔弱的水,它一直的流,

終將克服最堅硬的石頭。

你當領悟:堅者之不能久。

這是老子流放途中發出的訊息。可是,就像班雅明在他那篇漂亮的評論指出,老子把這些充滿智慧的話,先是說了出來,然後寫了下來,只是因為友誼的呼召。

布萊希特在詩中敘述,年邁的老子和他的年輕書僮在流放途中被一位邊疆官吏攔下,問他們有沒有什麼話要說。他們什麼都沒有。書僮卻主動指出他的主人「是一位老師」;這一點,據詩中所述,是值得向對方報告的。當官吏問到這位年邁智者教的是什麼,書僮就向他說出了柔弱的水能克服堅硬石頭的道理。當智者和書僮繼續上路,官吏反覆忖度訊息的意義,然後他趕上去,懇求智者告訴他更多。他說,他只是個官吏,但他有興趣認識「克服之道」。他給兩位旅人提供晚餐和紙筆。智者對這位樸拙的人起了尊敬之心,就像班雅明所說的,認定他具備發問的才智,他有資格提出問題,他是朋友。「敢於發問的人,值得給他答案。」智者說。書僮從實際景況補充:「這裡滿冷的呢,能夠送暖也是滿好的。」智者於是決定為這位官吏幹一番大事,卻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樣子;他對待「最大的事,宛如那不過是最小的事」。班雅明從智者的表現,看到了友誼的真正面貌:深邃的眼神、謹而慎之的尊敬、某種若無其事的態度又不把大事看成一回事,還有某種的距離。「友誼並不會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是鮮明地把距離凸顯出來;智者給官吏幹完這番大事後,他倆之間就再沒有什麼事了。」智者只是把《道德經》的八十一章格言寫了出來,吩咐書僮交給官吏;布萊希特說,這是官吏應得的答謝,因為他提出了要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