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移民之路:《漢娜鄂蘭傳》選摘(3)

2018-07-26 05:10

? 人氣

當他們在里斯本等待乘船赴美時,鄂蘭和布呂歇相互高聲朗讀〈歷史哲學散論〉,也念給聚集在他們身邊的難民聽。他們討論、辯析他從這一刻到另一刻期盼救世主的意義。可是要等到兩年後,鄂蘭才用文字回應了班雅明這份友誼的最後禮物。一九四二年秋天,鄂蘭和布呂歇開始讀到來自歐洲報紙的新聞,再次被推向一九四○年夏天和秋天他們曾經歷並曾克服的絕望景況。他們得悉德國設立了集體屠殺中心,用毒氣屠殺猶太人,而居爾營的所有人都被送到了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集體殺害。一直在精神上支撐著他們的對歐洲的希望、對「真正民眾行動」的期望,隨著這些報導趨於幻滅。鄂蘭寫了一首詩悼念過世的朋友,是道別也是跟朋友打招呼,標題很簡單──〈W.B.〉〔華特.班雅明姓名的縮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昏將再臨。

黑夜將從繁星降下。

我們會把伸出的手臂擱在

近處,遠方。

 

黑暗中輕輕響起

短小的古老曲調。聽著,

讓我們彼此斷絕,

讓我們最終潰散。

 

聲音在遠方,愁緒在身旁。

就是那些聲音和這些死人,

我們遣作信差

在我們前頭,哄我們入睡。

《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書封。(商周出版提供)
《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書封。(商周出版提供)

*作者為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學家及哲學家。在紐約新學院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時受漢娜鄂蘭指導,於鄂蘭去世後為其撰述自傳。她承襲雅斯培、鄂蘭一派的傳記哲學書寫,認為哲學思想並不只是抽象思考,更是人類具體生命脈絡的呈現,這讓她的鄂蘭傳除了分析重要作品,更著重鄂蘭跟個人境遇的對話與互動,將這位哲人放回屬於她的動盪時代。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