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義大利的新餐具─叉子:《不只是盛宴》選摘(3)

2022-10-27 05:10

? 人氣

人類使用叉子的起源甚早,當人類使用火時,就必須使用樹枝在火中取物,或撥動火源,逐漸發展出各種形制類似叉子的烹飪工具。(Pixababy)

人類使用叉子的起源甚早,當人類使用火時,就必須使用樹枝在火中取物,或撥動火源,逐漸發展出各種形制類似叉子的烹飪工具。(Pixababy)

人類使用叉子的起源甚早,當人類使用火時,就必須使用樹枝在火中取物,或撥動火源,逐漸發展出各種形制類似叉子的烹飪工具。新石器時代以後,農業生產成為人類主要的經濟活動,穀類作物成為許多人的主食,西亞及地中海地區最早馴化小麥,並烘製麵包,食用時僅需用手,不需任何餐具。希臘與羅馬的貴族社會習慣在躺椅上進食,備餐時須將所有食物切成適當大小,以便用手直接取用,無需餐具。但當食物溫度較高、沾有醬汁時,則須使用適當工具,避免燙手或沾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部分研究飲食史的學者根據各種出土器物及圖像資料,認定古埃及、古中國都已經使用「叉子」作為烹飪工具。《舊約.撒姆耳記上》也提到「這二祭司待百姓是這樣的規矩:凡有人獻祭,正煮肉的時候,祭司的僕人就來,手拿三齒的叉子,將叉子往罐裡、或鼎裡、或釜裡、或鍋裡一插,插上來的肉,祭司都取了去。凡上到示羅的以色列人,他們都是這樣看待」。三齒叉子的功能屬烹飪工具,而非餐具。至於羅馬貴族習慣使用一種名為里古拉的餐具,以金銀或貝殼製成,一端細長,功能如籤子,另一端為小湯匙,可叉可舀,其部分功能與今日的餐叉類似。

拜占庭帝國的文化主要繼承自希臘與羅馬,但也因為其位居地中海文化圈的重要地點,拜占庭帝國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之後,大量接受地中海地區的飲食與宮廷文化。來自波斯帝國的新奇事物不斷輸入君士坦丁堡,受到極大歡迎,飲食與餐飲方式自然也受到東方帝國的影響。根據實際文物與文獻記載,七世紀起,拜占庭帝國宮廷已經普遍使用餐叉進食,這應當與拜占庭新興的宮廷文化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有相當關聯。

拜占庭接觸到東方食材與飲食文化,諸如印度輸入的香料與蔗糖,豐富宮廷飲食文化的內容,甜食、醬汁並不適合直接用手取食的羅馬習俗,因此調整里古拉的功能。從物理學角度看,增加里古拉的叉齒可以穩定控制塊狀食物,相當容易且方便,波斯帝國也有形制類似的「巴斤」(barjyn)。拜占庭的餐叉與波斯帝國的巴斤孰先孰後?恐無定論,但餐叉起源於東方則無疑問。

十世紀以後,君士坦丁堡的平民階級效法貴族階級的禮節,使用餐叉進食成為常態;中東地區的各游牧部落,也普遍使用餐叉;倒是此時歐洲絕大部分地區,不分社會階級,仍用手直接取食。只有義大利地區開風氣之先,威尼斯等地的商人前往君士坦丁堡經商時,不僅學習各種精緻文化,也效法當地的飲食禮儀,並最早將餐叉介紹到義大利半島,但義大利地區並未立刻接受這種新式餐具。

冰箱上方是集中擺放日常使用的盤子和刀叉餐具的地方,餐具以材質分類收納就能顯得整齊,因為是日常使用所以不會堆積灰塵也能方便取用。(圖/尖端出版提供)
十世紀以後,君士坦丁堡的平民階級效法貴族階級的禮節,使用餐叉進食成為常態;中東地區的各游牧部落,也普遍使用餐叉;倒是此時歐洲絕大部分地區,不分社會階級,仍用手直接取食。(圖/尖端出版提供)

南歐地區最早有關餐叉的紀錄,應當存在於十一世紀的威尼斯宮廷。當時威尼斯總督奧賽羅二世(Dogen Orseolo II, 961–1009)命其子迎娶拜占庭公主,這位公主將許多拜占庭的宮廷文化如使用叉子、定期沐浴等習慣帶到威尼斯,引起極大的騷動。公主進餐時均使用餐叉,造成許多貴族的疑慮,甚至認為失禮。記錄此事的教士也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飲食方式邪惡,且弱化男性特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