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錢坑6》會生也要會養,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捷運?

該如何做才能讓捷運永續經營不致成為錢坑?圖為台中捷運。(顏麟宇攝)

全台諸多縣市大興土木蓋捷運建設,然而,台北捷運通車26年,營運路網高達146.2公里,但台北市公共運輸使用率只在4成上下,高雄捷運通車14年,高雄市大眾運輸使用率也未有起色,近10年均無突破10%以上。捷運鉅額投資卻無法大幅提升民眾使用公共運輸意願,面對淨零減排趨勢,以及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要讓捷運能夠永續又不致成為錢坑,有哪些方法?

全台各地瘋捷運程度近幾年到達巔峰,《新新聞》統計,台灣總計要再花1.1兆元投入軌道建設上,但目前已上路的捷運系統,除了大台北地區外,其他縣市捷運運量皆不如預期、財政營收也拉警報,公共運輸使用率也不高。面對後疫情時代來臨,人們開始願意出門搭大眾運輸,再加上愈來愈多縣市也有蓋捷運的計畫,進入捷運時代的台灣,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讓捷運成為錢坑、債留子孫?參考前一篇報導的荷蘭經驗,台灣也有自己的解方。

【解方1】別再堅持高運量!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系統

全台諸多縣市都想複製台北捷運模式,讓城市裡擁有捷運建設,但觀察高雄、桃園、台中等地捷運運量並不高,一項動輒百億、千億的大型建設,真的是每座城市的交通運輸良方嗎?

根據世界各國對捷運重運量、中運量、輕軌的統計,重運量單向路線服務運能約為每小時2萬5000至8萬人次, 主要為人口高於百萬以上都市的主要運輸幹線。而中運量捷運則是用於市郊與市區間的接駁、都是周邊外環線等,運能約為每小時5000至2萬5000人次。

因此,各城市理應依照人口多寡、可能運量而選擇不同的交通運輸系統。當年高雄捷運採用高運量,如今不少人都認為高捷運量不足以支撐重運量系統,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學孔說,他當年就建議高雄不要學台北,要學荷蘭鹿特丹、澳洲墨爾本等世界港都,採取中低運量、造價相對便宜的輕軌電車系統,現在高雄輕軌電車經過光榮碼頭、愛河、駁二及大港橋,已經展現綠色城市、觀光等目標,「但當時高雄認為要跟台北一樣,最後選擇中高運量」,結果現在顯然運量不高,當初1800億投資經費若改為輕軌,將如同現在澳洲墨爾本一樣擁有200公里的輕軌電車網路。

20220726-捷運錢坑專題,高雄輕軌、高雄捷運,高捷車廂。(顏麟宇攝)
各城市應依照人口多寡、可能運量而選擇不同的交通運輸系統,而非一味的追求高運量。圖為高雄捷運。(顏麟宇攝)

事實上,現在就連台北市最新的南北環路線都採用中運量系統,台灣很難再有地區能符合重運量的條件,甚至連中運量都很勉強。不過綜觀各地方政府所送出的路網規畫書,地方政府仍偏愛中運量或標新立異選擇新系統,例如基隆捷運採取中運量、台南捷運想採取單軌懸吊系統。

「首長都喜歡中運量、重運量,所以底下捷運局往往朝此方向設計。」一名捷運界資深人士分析,運量選擇往往都是地方首長決定,即便大台北都已經沒有再發展高運量的可能性,中運量因為是全自動化系統,必須採用國外廠商技術,容易被國外掐住脖子,所以人口不多的地區可以發展輕軌,並可藉此讓台灣車輛公司(台車)加入,促進本土捷運產業發展。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城市人口下降,低運量、低造價的輕軌即可發揮運輸效果

「我非常支持做輕軌,不需要高架化或地下化的高額花費,是一個比較便宜的選項。」前台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認為,台北捷運得利於都市化而規劃為高運量,但除了北部,台灣其他城市人口面臨緩幅成長或下降,卻同樣有高齡化的需求,台中、台南、高雄若要規劃後續的大眾運輸系統,低運量、低造價的輕軌便可以發揮運輸效果。

不少學者直指,台灣不應有重運量、中運量捷運迷思,輕軌是一個省下大筆經費,又可達到交通疏運效果,但民眾也對輕軌通過有所抱怨。高雄捷運局長吳義隆表示,高雄地面輕軌與用路人產生磨合問題,例如本來綠燈可以左右轉,但經過輕軌路段就須等左轉燈,另外也有居民反映輕軌很吵,後來輕軌也種草皮降噪音,而很多高雄人過紅綠燈習慣「衝過就好」,輕軌司機在十字路口過紅綠燈時,常需防禦性駕駛,這些都是政府得再跟民眾溝通。

20220726-捷運錢坑專題,高雄輕軌、高雄捷運,高雄輕軌及駁二園區。(顏麟宇攝)
高雄輕軌與用路人產生磨合問題,有居民反映輕軌很吵,後來就種草皮降噪音。(顏麟宇攝)

的確,台灣要發展輕軌,人民的交通素養也必須跟上腳步。「歐洲許多輕軌系統都行駛在地面,而且沒有獨立路網,但也沒發生輕軌開太慢,司機必須停下來等民眾闖紅燈的事,追根究底是台灣交通素養要改善,才能與輕軌共存。」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如此認為。

【解方2】加入都市計畫思維!發展TOD,搭配社會住宅等需求

台灣早期發展捷運路網欠缺都市計畫概念,為避免徵收爭議,多經過國家公有地,且由於台北市都市更新速度緩慢,更導致高運量的北捷沿線仍一片低矮樓房,以致於運量不如預期,因此最近台北、新北市大力發展捷運TOD(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高雄、桃園、台中也開始有軌道經濟思維,一開始規劃路線就把當地周邊發展連帶設想進去。

不過綜觀這些縣市的TOD招商策略,都著重在蓋商場大樓,或是爭相對容積獎勵大放送,欠缺都市整體規畫。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認為,台北市開放捷運周邊300公尺以內都擁有容積獎勵,雖然這些政策各國都在做,但國際上都是選擇機能較為發達、非常有機能效益的的捷運站點來放寬容積獎勵,像是台北車站雙子星想蓋多高就蓋多高,適合給較高的容積獎勵,而不是每個捷運站點都適合。

其實捷運不單單只是交通運輸功能,也可以結合青年工作通勤與高齡長者的需求。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規劃捷運必須要思考社會未來性」,從帶動當地城市建設、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興建捷運,例如基隆捷運沿線可以搭配社會住宅、長照體系、防災實驗住宅等,才能發揮捷運效能,而不是最後沿線都拿來炒房地產、大蓋豪宅。

20220705-捷運錢坑專題,台中捷運,中捷北屯總站進站列車與興建中建案。(顏麟宇攝)
台北、新北市大力發展捷運TOD(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高雄、桃園、台中也開始有軌道經濟思維,一開始規劃路線就把當地周邊發展連帶設想進去。圖為中捷北屯總站。(顏麟宇攝)

而新北市近期推出2處社宅就在捷運沿線上,位於新店區中央段的「溪園安居」及板橋區光環段的「光環安居」基地,皆鄰近捷運環狀線。「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林楨家評論,過去台北市有辦TOD論壇,他就提出「包容性TOD」為主要訴求,將中低收入戶、不易行動的老人的需求一併納入捷運TOD設計。

而在規劃TOD案時,周邊配套交通設施也不得忽略。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教授馮正民提醒,地方政府在發展TOD時,也必須順便改造車站附近的交通運輸環境,例如必須建置更友善的步行空間,或是讓公車接駁更方便,才可以吸引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解方3】讓汽機車駕駛付出代價!私人運具變貴變麻煩,引導改搭捷運

平心而論,各地方政府蓋捷運但大多「會生不會養」,全台從北到南相關汽機車管理政策付之闕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曾以落實使用者付費為由,提出「機車格收費」政策,引發機車族反彈而縮小打擊面;高雄多年前曾推動機車退出騎樓,最後也改成有條件退出,只在市中心鄰近高雄火車站、三多商圈等地捷運站附近實施。

「台灣選舉太多,不敢用稅費與經濟手段做小汽車和機車管理。」張學孔直指台灣汽機車管理多年來未有進展的核心;他更批評,騎機車太方便是「扭曲的方便性」,不只自己每天吸廢氣,數據也顯示每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約40萬人,其中75%都是機車騎士,但政府不願意面對,建議政府應該下決心對小汽車、機車收取相應的費用,包括徵收城市擁擠費、提高停車費等,讓私人運具使用者外部成本內部化。

成功大學軌道運輸中心主任李宇欣說,「在台灣,開車的人享有超額便利」,政府將公有土地劃為路邊停車格,提供少數居民使用,想搭捷運的人反而要多走一點路,又不便攜帶重物,以至於沒有誘因搭乘捷運,導致運量無法達標,也無法鼓勵民眾由私人運具轉為大眾交通運輸。

若城市要抑制私人運具,除了提高開車族、機車族的交通負擔外,如同荷蘭一樣,增加行駛在公路上的麻煩,也可引導民眾使用大眾捷運。成功大學交管系助理教授鄭祖睿也說,「汽機車管理政策,一定要讓通勤變得更有誘因」,譬如英國城市與紐約收「入城費」,開車進城市變得又貴又麻煩,成功引導民眾改搭地鐵入城。反觀台北捷運路網密度高,但板南線上的忠孝東路,路面行車很順暢,有時搭計程車還比搭捷運快,讓人沒有誘因搭捷運,也可以仿效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市中心汽車限速每小時30公里,這樣大家就會選擇捷運。

20220905-捷運錢坑專題,台北捷運,文湖線。(陳品佑攝)
若城市要抑制私人運具,除了提高開車族、機車族的交通負擔外,增加行駛在公路上的麻煩,也可引導民眾使用大眾捷運。圖為台北捷運文湖線。(陳品佑攝)

在香港,捷運宅也刻意減少停車位,讓居住在捷運附近的民眾盡量以捷運代步。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副教授黃台生說,香港機場捷運就有項措施,「機場捷運住宅700多戶,一個車位都沒有」,這才是對的政策,而非捷運周邊住宅仍然一戶一車位,無法引導民眾搭捷運。

【解方4】開源節流雙管齊下!節能非做不可,多開發業外收入

檢視全台捷運財務,疫情前除了台北捷運收支勉強打平外,其餘新北、桃園、台中、高雄都面臨虧損命運,再加上台電今年針對用電大戶電價調漲15%,讓財政已瀕臨懸崖的捷運公司更是雪上加霜,北捷更大動作發新聞稿向中央喊話,呼籲政府給予大眾運輸業用電優惠,其餘高雄、桃園捷運公司也紛紛跟進,發新聞稿向中央爭取折扣。

記者實地走訪捷運站可發現,過去在炎炎夏日走進北捷都要披上外套,但現在冷氣不強,而桃捷、高捷等人潮稀少的站體,夏天也不開冷氣。台北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說,「電費調漲對北捷是沉重負擔」,會想辦法節約能源。桃園捷運公司總經理鄭德發則說,「節能非做不可」,在車站供電上會節約能源,減少電動手扶梯或離峰時減少發車班次。

全世界捷運主要靠兩項收入,一為票箱收入、二為場站業外收入,票箱收入攸關運量與票價,而就連高運量的大台北捷運,只靠票箱收入根本難以維持收支平衡。黃清信直言,就連2019年疫情前,台北捷運運量高達日均量218萬人次,但當年度票箱營收只有167.4億元,根本不到營運成本約180億元,「所以捷運還是得靠業外收入來維持」。桃捷公司總經理鄭德發也稱:「靠本業收入難養捷運,須靠開發業外收入。」

20220905-捷運錢坑專題,台北捷運,文湖線的獨立車廂使得內部較為壅擠。(陳品佑攝)
即使台北捷運運量日均破200萬人次,但只靠本業收入仍入不敷出,得靠業外收入來維持。圖為台北捷運文湖線。(陳品佑攝)

捷運營運關鍵在於業外收入,台北捷運本來靠著廣告、場站店面租金,一年可有約20億元進帳,近幾年又開發「快閃花車」、「購物網」、「北捷咖啡」等副業。黃清信對經營模式有一套心法:「捷運站裡不影響人潮疏散的角落,就努力生出空間來賣東西。」例如忠孝復興站騰出許多轉角空間賣甜點,更看準上班族群,預計在中山站、大安森林公園站開咖啡店,搶賺捷運人流經濟。

而順著桃園機場捷運一路走,沿線不少新興市鎮開發案如泰山 、林口青埔等,桃捷把生意腦筋動到開車族沿途經過都會看到的「捷運高架墩柱」上。鄭德發說,桃捷一開始嘗試將捷運戶外墩柱免費提供給華泰名店城做廣告,結果迴響不錯,不少廠商來洽詢,林口站到體育大學站全部賣完,今(2022)年已有400萬元收入,預計全年可有1000萬元廣告收入。算是捷運帶動房地產熱潮下,一大特殊商機。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鄭運鵬在接棒參選後,近期也拋出「捷運三支箭」政策,要在桃園市的捷運沿線興建市立兒童樂園、具智慧醫療設施的健康樂活村與自媒體青創基地,就是為了帶動站體周邊發展,讓親子、長照與青年人口都能輕易抵達使用這些設施。

20220624-捷運錢坑專題,機場捷運,機捷A18華泰名品城。(顏麟宇攝)
桃園機場捷運出租「捷運高架墩柱」供打廣告,鄰近機捷的華泰名品城(見圖)即曾刊登廣告,效果不錯。(顏麟宇攝)

而全線採高架中運量系統的台中捷運,本身捷運站點土地面積小,全線連一個場站商店都沒有,廣告牆面更不多,僅能擺放販賣機,通車時曾經在6處捷運站,包括市政府、舊社、高鐵台中等設置販賣店,風光一時,但近期也因為疫情搭乘人數少的關係,有5站全數收攤,台中捷運公司將重新招標,改做短租或快閃店。

不過,捷運公司這些努力與日本相比,可能還是略遜一籌。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主任鄭永祥說,日本地鐵連「手拉環」都有廣告,而且還有大型的數位看版,廣告一直不斷輪播,雖然這些北捷有慢慢在做,但仍可發現台灣的捷運公司多為地方政府成立,員工心態上猶如待在國營事業,不管做多做少,薪水、年終獎金都一樣多,建議捷運公司應仿照民間建立獎酬制度,激勵員工提出更多行銷創意手法,替捷運開拓財源。

除了開源外,還得努力節流省小錢。台中捷運董事長林志盈說,人事成本是中捷最龐大的負擔,因此中捷幾個經營管理階級刻意懸缺,「讓一個主管兼管好幾個單位,藉此省下人事費」。另外新北淡水輕軌、高雄輕軌都採用歐洲「自主刷卡」制度,可以節省站體人事管理成本。

此外,捷運建設經費動輒上千億,後續養護成本也高,若能讓相關產業在台扎根,不僅可以帶動國內經濟發展,捷運上路後續也可省下大筆養護經費。台車董事長蔡煌瑯舉例,英國政府在軌道採購標案上,就會明定國外廠商要在當地成立公司,如此可發展國內軌道產業並帶動就業機會,但反觀台灣遵守WTO政府採購協定(GPA),開放讓國外廠商競標,沒有明定國產化比例,反而讓本土產業喪失發展機會。

【解方5】不做賠本生意!建立差異化票價,補貼別找錯對象

捷運提供安全舒適的運輸環境,但與他國票價相比,台灣的捷運票價卻相對低廉。例如鄰近的日本東京地鐵起跳價170日圓(折合台幣約60元)、英國倫敦地鐵也是6英鎊起跳,但台北捷運起票價卻是20元起跳,再加上國際油料、電價上漲等外在因素,1996年之後就沒調整過票價的北捷,還能撐多久?

當然,在台灣只要一談到大眾運輸要調漲票價,就牽動敏感的政治神經。北捷總經理黃清信坦承,調漲票價會是財務上的雙面刃,「調漲票價會影響運量,運量變低也會讓我們虧損。」他強調,北捷不會因為單一因素調整票價,將自行吸收電價上漲的成本。

不過,也有捷運界人士指出,捷運票價應該要回歸合理價格,否則提供良好的環境,卻成為外國觀光客來遊玩掠奪資源,「正常該收到的沒收到,對捷運不是好事」,不應該一直做賠本生意。

另一方面,由於台灣大眾運輸使用率低,也有一派學者認為必須在定價上更有誘因,才能促使機車族、開車族轉而搭乘大眾運輸。張學孔表示,像是台北1280月票制度,吸引不了機車使用者,機車族一天成本大概只有1美元(台幣約30元),因此月票超過900元就吸引不了機車族群,台北、新北已確定每年靠補貼推出月票制度,應該同步降低月票至888元、推動燃油汽機車的管理政策,讓更多人移轉到公共運輸上。張勝雄則認為1280月票制度缺乏公平性,他說,台北市居民是用高房價、高租金來換取交通費,但政府卻補貼遠途的新北市民交通費用,這反而讓選擇承擔台北市高房價的人利益受損。而荷蘭的作法是,對公務員祭出火車與輕軌、捷運的交通票證祭出免費措施。

建立差異化定價機制, 或許可以讓各方利益取得平衡點,也可讓差異化票價成為推動政策的工具。

「其實捷運應該要有合理漲價機制。」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表示,一般上班通勤路線可以維持現在的價格,但觀光路線應該要合理漲價,否則都是台灣政府在補助外國觀光客。

的確,像是連通市區與國門的桃園機場捷運線,台灣也明顯票價便宜了一截,例如香港機場快線從機場連接香港站,單程就要港幣100元(約台幣500元);而日本成田機場連接到市區的特快車,也是要2400日圓起跳(約台幣700元);但桃園機場到台北只要160元的價格。鄭德發不諱言,機場捷運票價確實比國際低,這長期以來會是個值得思考的議題。

 

20220624-捷運錢坑專題,機場捷運,機捷A8。(顏麟宇攝)
搭乘機捷從桃園機場到台北只要160元,與其他各國相較,票價確實偏低。(顏麟宇攝)

對於搶救桃園捷運虧損,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即提出「北北桃交通月票1280+」政見,主張機捷加入北北桃1280+月票,與台北捷運串連,吸引通勤族回流,避免桃捷陷入倒閉危機。

而就都市發展的面向來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孫振義甚至認為,大眾捷運有緩解都市人口的功效,讓民眾都願意搬到台北衛星城市例如林口、桃園等居住,透過搭捷運到台北市中心上班,「如果這是政府都市計畫政策一環,由政府出錢,提供住林口、桃園民眾搭捷運、高鐵免費的政策也可討論,否則不少人還是會開車上班。」

過去幾年,捷運被認為是打造宜居城市、維護空氣品質的一環,但如今隨著全球暖化現象加劇,台灣也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提高捷運使用率,更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鄭祖睿觀察到,許多國家的交通最高主管機關在發表交通政策時,都會強調減碳永續,但從今年交通部新春記者會的報告裡意外發現,完全沒有永續、減碳等相關倡議計畫,顯示台灣交通觀念仍然是停留在早期十大建設拚經濟、拚交通上,節能減碳完全不是主流。

騎UBike能賺錢?推動節能減碳可以更有創意

為替緩解全球暖化現象盡一份心力,也為提高公共運輸使用率,張學孔更提出「騎UBike(共享單車),政府付你錢」建議,他說,當民眾每騎一次UBike去還車時,政府應該要多付民眾10元,感謝民眾對節能減碳、維護空氣品質與公共健康的貢獻,這樣才會讓都市人有誘因搭捷運、公車再搭配單車通勤,增加民眾響應環保、碳淨零的動機。

隨著台灣一條又一條捷運系統先後啟用,捷運已是城市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的重要設施之一,如何讓捷運永續發展,我們不單單只是蓋捷運,更需要一套套細緻的都市計畫與交通管理措施以相輔相成,才是台灣發展捷運最刻不容緩的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唐筱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6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