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權力來自上帝,人民皆需服從:《王權劇場》選摘(1)

2022-04-23 05:10

? 人氣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祝聖加冕禮。(取自維基百科)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祝聖加冕禮。(取自維基百科)

基督教國王的祝聖典禮(Le sacre),事實上是人類政治權力成功運作的一種嘗試。此儀式本身,具有非常強烈的神學意識,也寓含綿密細緻的象徵意義,給予王權的內涵與價值,一種更堅實靈活的論據基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成為國王」

舊有的羅馬帝國政治、法律、社會等體制,在中世紀初期逐漸為人淡忘。政治上,法蘭克人對於最高權力的行使,最初具有濃厚的異教(pagan)色彩。當他們逐步由異教信仰走向基督教的過程中,梅洛溫國王們,仍堅持以克洛維的王室血統原則,作為王位傳承的主要依據,原先屬於日耳曼諸子平分的習俗,也依然留存。羅馬文化中,國家是屬於公眾事務的概念,已被王國屬於國王私有襲產的觀念取代。王國被視為是祖先的家產遺業,國王的嫡子皆可承襲國土與頭銜。這種諸子平分的日耳曼習俗,沿續到9世紀中葉。然而,在梅洛溫王朝轉變為加洛林王朝的歷程中,一個新的創舉——宗教性的祝聖典禮——被引入政權轉移之中,它改變了以血緣為主要依據的傳統政權框架,從而賦予新政權一種更崇高與神聖的權力屬性。這種革新的王權定義,超越慣例習俗、超越當時核心的政治觀念,卻又依附在基督教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上,使得王權的內在意義,具有不可碰觸的祕聖特質。「國王」,此頭銜的意義,成為兼具聖職與俗世政權功能的複合體。這種「雙重性」,正是法蘭西王權聖化的外在表徵。

西歐君主合法統治權限的劃分慣例,最初,是教會菁英從基督教聖典中,汲取理論和概念建構而成。浸潤於中世紀西歐的宗教氛圍,基督徒國王們銘記上帝的宣告:

「上帝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

此一智慧典範,是君主行使統治權之時,不可或缺的鑑戒。然而,我們不禁想問:國王是如何形成,以及他的王權從何而來?在此方面,歷史的閒談散論,夾雜並散落著人類政治社會有關權力轉移的多種潛在「形式」,提供我們一套「王位繼承的幾何學」。大多數情況,國王人選的確立,使用了親子法和世襲法;在某些情況中,也會採用選舉和遴選程序。國王的個人特質縱使有所差異,在意識形態和制度憲法的層面,以神聖的國王祝聖儀式作為王權的依據,也能有效地消解臣民對於國王個人特質的虛設爭論。因此,國王祝聖禮成為王權正當性依據的另一種選項。

法蘭西國王祝聖儀式的聖經淵源,昭然若揭。起初,用聖油塗抹在常人身上的儀式,僅是猶太教的一種宗教禮儀,意在使一位常人成為祭司,正如摩西首次將聖油倒在亞倫的頭上一樣;隨後,掃羅、大衛和所羅門接受膏油,作為統治人民的「印記」。古代以色列國王的膏油祝聖,不僅被認為是神聖恩典的標誌,而且也是權力合法性的憑證,這就是王家膏油的起源。《舊約聖經》有關權力聖化的意識形態,在中世紀的王家聖職儀式中被具體實踐。實際上,中世紀西歐基督教君主們,希望成為古以色列國王的承繼者。正是透過《舊約聖經》的塗油祝聖,此一膏油儀式,融入中世紀西歐的王家祝聖加冕典禮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