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錢縮水了!莫道通膨不上身

2021-12-10 07:30

? 人氣

通膨現身,民眾應該從食物餐飲的上漲感受到通膨的來臨。(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通膨現身,民眾應該從食物餐飲的上漲感受到通膨的來臨。(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感覺到了嗎?錢縮水了!從所謂的餐飲「N大品牌」的漲價、到巷口小麵攤的上漲,這波通膨應該已經讓民眾「越來越有感」。官方公布的數據,只是為民眾「通膨來了」的感覺,增加一份可信的數據報告罷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政院主計總處本周公布11月物價統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已達2.84%,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19%,今年全年的物價上漲幅度很可能創下10年來新高,而且物價上漲趨勢尚未看到回落的跡象,政府有關部門是該多留意通膨走勢。

大部份國家央行對通膨的「接受」或是說「容忍」數字大概是2%左右,上月出現2.84%的CPI年增率,雖然已超過一般可容忍的2%,但1-11月的數字還在1.91%,全年預估的通膨就是在2%上下,猶屬能接受的通膨範圍。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物價上漲是逐季甚至逐月上升,去年第4季物價是下跌,全年物價也下跌0.23%,原因當然是受疫情衝擊景氣不佳,今年首季物價上漲0.8%,但2、3季就走升到2%之上,近幾個月都超越2.5%,11月更漲到接近3%的程度了。如果趨勢不變,明年上半年,2.5-3%的物價上漲就可能成為「新常態」。

台灣這波物價上漲,主要原因當然是從國外傳來的輸入型通膨為主;今年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近十多年來少見的通膨壓力,美國連續數月通膨超過5%,最新的數字(10月份)則飆到6.2%,專家已預測美國第4季通膨可能就要超越6%;向來為通縮所苦的歐盟,通膨數字也超過3%,歐盟領頭羊德國通膨率甚至已達4.5%。

至於發生通膨的原因,雖然因素眾多,但仍不脫供需落差拉大、需求遠超過供給的因素。去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今年各國經濟復甦反彈、政府撒幣多、需求大增,但供給則遠遠未能跟上,而供給未能跟上的原因,從供應鏈受損、部份地區仍受疫情影響而「斷鏈」、貨櫃船運受阻到晶片荒、原物料進入多頭等多重因素,都影響著供給。

物價上漲率當然不是越低越好,某個角度而言,物價上漲率過低、低到負值的話,這種「通縮」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猶在和緩的通膨之上,這也是為什麼近十多年(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大部份國家央行的首要目標是對抗通縮,要努力發幣寬鬆、拉高通膨(大部份以2%為目標),希望能用通膨把經濟「打上去」的原因。

而從台灣過去20年通膨資料看,也很明顯看到通膨過低難謂好事,如果低到負值─即物價不升反跌,反而代表「壞事一件」─2001-2003年的這3年,物價都是微幅下跌,而這3年正是碰到網路泡沫化、SARS重創經濟等經濟低迷時期;2009年的金融海嘯後再出現物價下跌,上波經濟衰退的2015年物價也是下跌0.3%,去年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後,物價也下跌0.23%。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