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地熱電廠隔30年重啟,幕後鑽井四兄弟曝光 他們有人移居苦守、有人用賺錢事業養地熱公司

2021-12-03 16:10

? 人氣

大哥林伯修、老二林伯原、老三林伯聰跟老四林伯耕(由左至右),各有專精、各司其職,努力壯大鑽井事業。(圖/商業周刊)

大哥林伯修、老二林伯原、老三林伯聰跟老四林伯耕(由左至右),各有專精、各司其職,努力壯大鑽井事業。(圖/商業周刊)

11月23日,清晨氣溫驟降,宜蘭大同鄉清水地熱園區的天空,正落著細雨,伴隨霧氣與白煙,一輛輛載著副總統賴清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等中央與地方官員的黑頭車駛入園區,讓平常只有觀光客泡腳、煮蛋的景點,頓時冠蓋雲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無礦、無石油

鑿井工程師被視為低階黑手

他們所為何來?相隔30年,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當天再度正式商轉──它的裝置容量達4.2MW(百萬瓦),每小時發電量可達3150度,能供應約1萬戶小家庭用電,約等同三星、大同鄉的家戶用電量。

而且,它還不排碳、不受天氣影響、能24小時穩定發電。這對設定能源轉型、淨零碳排目標的台灣來說,地熱發電量目前雖小,卻很實在。商轉典禮上,賴清德盛讚它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1步」,曾文生宣示地熱發電是政府繼光電、風電後,力推的第三個重點項目。(延伸閱讀:COP26》光是減排絕不夠!「碳捕集」技術是全球暖化終結者嗎?冰島為世界做示範)

根據評估,全國的深淺層地熱發電潛能約達320億瓦,等同於11.7座核四廠的規模。

這麼有潛力、不必仰賴進口的自主能源,卻因為缺乏地熱專法、清水舊廠的失敗經驗,加上前期開發風險與成本高,過去30年來,少人聞問。如今,真正促成清水電廠再度商轉的關鍵推手,也並非宣示要力推地熱發電的政府,而是當天默默坐在台下的結元能源開發公司總經理林伯修,與後期提供資金與龐大行政資源的將捷集團父子林長勳、林嵩烈。

「這裡能發電,真的要靠『修董』的堅持!」林嵩烈把功勞全歸給林伯修。為了評估清水發電潛力,林伯修從台北獨自搬到清水電廠宿舍,苦守了15年。

鑽井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在歐美,鑽井工程師是石油工業中薪水最高的工作之一,年薪10萬美元起跳。但在台灣,因為無礦、無石油可挖,鑿井挖洞,只被視為低階的黑手。

但林伯修家族2代鑽井,已逾半世紀。林家四兄弟的父親林德欽,是1950年代末、台灣最早的1批鑿井技師,一開始專做公共工程如新生高架橋的地基、捷運山洞⋯⋯,後來換兄弟們接棒。

「罪魁禍首原本只有我1個,一開始只有我跟在父親身邊學習,後來我就把弟弟1個1個拉進來⋯⋯,」林伯修是家中老大,身型最瘦高,接受商周專訪中時,他邊說話,邊望向身旁的3個弟弟。

「剛開始出來做,人家聽到都會笑,你怎麼去做這種行業?這是夕陽工業吧?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你挖水井幹嘛?」原本在中研院研究奈米生物學的老么林伯耕接話,「他們不懂,我們不是鑽1百公尺的淺井,而是鑽到千公尺,這是很前端的技術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