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手榴彈與性感內衣:在矛盾與創傷中面對自我的「獨眼女俠」

2021-10-12 16:00

? 人氣

柯爾文在利比亞戰場與同儕合照。(AP)

柯爾文在利比亞戰場與同儕合照。(AP)

文/黃楷君(政大阿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書籍譯者。)

「瑪麗・柯爾文是著名的戰地記者,標誌性特徵是『獨眼女俠』,生前三十多年一直在戰爭的前線報導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接到《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的翻譯工作邀約時,我並不認識瑪麗・柯爾文,也沒有看過根據她的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我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段中文維基百科的描述。而因為我在大學時主修阿拉伯文,她在中東報導新聞的豐富經驗也吸引著我。

於是,我決定接下這個案子,在心裡想像這本書的模樣,描寫某種在男性世界闖蕩的女性典範。直到開始投入翻譯工作,我才發現作者琳賽・希爾遜(Lindsey Hilsum)想寫的遠遠不只如此,而我也隨著她的文字逐漸深陷在瑪麗一生的愛恨掙扎之中。

立場鮮明:為戰爭下的血肉生命發聲

瑪麗從小就富有正義感,熱愛冒險和挑戰。她在就讀耶魯大學時便立定成為記者的志向,畢業後先後進入通訊社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和《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工作,報導地方和國際新聞。

讓她踏上戰地記者之路的,是一次黎巴嫩的戰爭經驗。1987年,黎巴嫩內戰進入「難民營戰爭」階段,交戰陣營牽涉到黎巴嫩、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三地的政治勢力。瑪麗和攝影師湯姆.斯托達特(Tom Stoddart)在3月時抵達貝魯特,目的地是貝城南部的一座巴勒斯坦難民營。這座難民營正被黎巴嫩什葉派的希望黨(Amal)包圍,他們被敘利亞總統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利用,要逼迫營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勢力倒戈支持他。

這座難民營有條聯外道路,是當地婦女要外出採購的必經之路,但被希望黨人狙擊監視,有許多婦女因此命喪槍下。瑪麗在那裡親眼目睹一名年輕女子中槍倒地,在場男性因害怕再次遭受攻擊,遲遲不敢把她移動回營內,最後是三名婦女衝上前去把她拖到安全區域。那名女子讓瑪麗想起她在家鄉的妹妹。在醫院時,她遇到另一名受傷的女性,用阿拉伯語請求她:「把我的故事告訴世人。」她在事後寫下一篇題為〈對女性開戰〉的報導,刊登在《週日泰晤士報》的頭版,詳述那名年輕女子中彈的過程,駭人細節躍然紙上,也提及當地婦女的危險處境。這篇報導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形成對敘利亞的外交壓力,幾天內,希望黨人便停止狙擊,敘利亞軍隊接管難民營,也讓難民營戰爭畫下句點。

這次的經歷讓瑪麗體會到報導的力量,也奠定她日後關注戰爭中個人經驗的寫作風格。她認為親臨現場的目的就是要訪問當地人或士兵,聆聽他們的經歷,再寫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報導。她每次進入戰場時,從不抱持任何意識形態,也不力求「客觀」,而是一心想為弱勢發聲。那是她目睹許多戰爭慘劇後所抱持的信念,對她來說,所謂「平衡報導」往往助長是非不分的偽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