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葛雷觀點:陳柏惟罷免案是台灣民主的優良展現

2021-10-12 06:40

? 人氣

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面臨罷免投票,危機四伏。(顏麟宇攝)

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面臨罷免投票,危機四伏。(顏麟宇攝)

陳柏惟罷免案即將在2周後的10月23日舉行,這次的罷免案,無論過或不過,都將是台灣民主一個優良表現。原因無他,這是2020年1月總統暨立委選舉以來,第一場層級夠高,且能「擺脫中國因素」,痛痛快快根據政治人物「個人表現」決斷的選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2020年1月選完總統與立委後,台灣一共經歷3場罷免選舉,分別是高雄市長韓國瑜案、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案、高雄市議員黃捷案,陳柏惟案是第4場,但王浩宇與黃捷僅為地方層級市議員,對國政影響有限,罷免案比較是個人好惡的宣洩,而高雄市長韓國瑜雖為地方官,但本質上是針對他「2020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角色的否定,仍是台灣國族主義、統獨意識的加賽。

國家認同確實是現階段台灣民主的重中之重,選民以國家認同決定政治人物去留,無論你我喜歡或不喜歡,終究都發生了。然而一個健康而理想的民主制度,不是應該針對政治人物「個人」的問政表現來決斷去留嗎?

以目前局勢看,陳柏惟是第一位位置夠高(足以在立院質詢行政院長,外委會委員身分可審機密預算),罷免案又能脫離「中國因素」(立委少他一個,民進黨仍能掌過半優勢)的政治人物,台灣社會可以藉由檢視陳柏惟的過程,好好討論一下:「到底一位稱職的立委,應具備何種問政表現?」

談到陳柏惟的問政表現,陳柏惟在立院20個月,予公眾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對國安首長的質詢,以及對國民黨極大之敵意。

關於前者,陳柏惟有多項讓人印象深刻事蹟。2020年3月,陳質詢外交部長吳釗燮時主張設立「中國司」或「內交部」,質疑我國陸委會只是「交流、交流、再交流」;2020年3月,質詢僑委會時提出「世界最大的CHINA TOWN是台北」,理由是「你看台北的街道規劃名稱,常跟台灣沒有太多關係。」

2020年5月,陳質詢國防部海軍參謀長,主張對岸抽砂船一直挖砂,可能在台灣海峽挖出「潛艦伏擊區」威脅台灣安全,參謀長無奈回「可能得挖很久」;2021年9月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以台語質疑邱為惡霸:「部長你有夠壓霸啦,今天法國人站在這裡你會叫他中文質詢嗎?你就故意的,我們就請翻譯了,我尊重你的母語,你尊重我的母語,這樣有很困難嗎?」

而關於與國民黨互動部分,陳柏惟最出名的,是2020年11月,直播放話要「1個打35個國民黨立委」,而後在朝野立委肢體衝突時,被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架脖子拉開。事後說「我下次態度只會更強硬」、「我下次要挑戰36個!」

姑且不論陳柏惟一切當上立委前的舊事,純論「陳委員」的問政表現。筆者上述羅列許多點,也可看出陳柏惟有其非常「堅定」的理念,但請大家自行判斷,他的言行到底是把這些理念發揚光大還是變成笑話?他到底展現了幾分國防外交的「專業」?他的表現究竟是讓選區的選民感到光榮還是丟臉?若陳柏惟被罷免成功,是否能對其他民選官員或民代產生警示,讓他們提升問政品質?

擺脫芒果乾,純粹檢視一位中央民代的問政表現,無論罷免案過還是沒過,都將是台灣民主一場成熟而精彩的表現。

*作者為網路媒體工作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