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漲基本工資─少搞「配套補貼」更要防通膨

2021-10-12 07:20

? 人氣

疫情讓餐飲等服務業受到衝擊,是否能承受基本工資調漲尚待觀察。(圖/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疫情讓餐飲等服務業受到衝擊,是否能承受基本工資調漲尚待觀察。(圖/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趕在國慶日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8日開會討論,通過明年的基本工資調漲案,調漲幅度超過5%,算是不低,企業界─特別是商界,對此調幅有不少意見,政府因此釋出會提「配套措施」;不過,如果這個配套措施就是要由政府補貼商家因此增加的成本,那就免了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基本工資調漲月薪將從現行的2萬4000元調升至2萬5250元,時薪則從160元調至168元,調漲幅度5.21%,這也是蔡政府上台後連續第6年調高基本工資。在開會前,政府部門其實就已釋出「擴大調高幅度」的訊息,原因是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5.88%,部份單位甚至預測破6%,而且去年因疫情因素調幅小,因所傾向提高調幅。當時,外界預測的調幅是6-8%左右,勞工團體則要求8-10%的調幅。

企業界則因今年不少商家─主要是服務業者,受疫情與三級警戒的影響而重創,現在生意也尚未恢復,這時再來一次大幅調高基本工資,業者無法承受;依照工商團體調查,大部份業者的反應、可承受的調幅是3%。

因此,最後通過5.21%的調幅,大致上算是業界可接受的幅度,與先前外界預測、勞團要求的幅度的折衷數字。沒有那方完全得到滿意,當然,也沒那方是全然的失落。

坦白說,先前企業界的憂慮有一定的道理,今年疫情讓服務業─特別是零售、餐飲、國內觀光等相關產業受創嚴重,至今也尚未全部恢復;官員以今年經濟成長亮麗為由要加大調幅,是完全忽視疫情造成的嚴重不平衡:出口為主的製造業、特別是科技產業,確實是迭創新高、亮麗無比、堪稱豐收,但其它內需與服務業則是淒慘下滑。

如果,台灣有一個「製造業基本工資」、及另一個「服務業基本工資」,這種不平衡發展會容易處理。現實的是基本工資是一體適用,基本工資調高5.21%,對那些製造業甚或科技業者,應可負擔甚至不痛不癢,但對一些疫情中受創的服務業者而言,卻可能是在以承受之重。因此,如果政府要對此提出配套措施,是有道理與必要。

不過,配套措施不該是再拿納稅人的錢補貼業者;先前有官員說考慮補貼業者因此增加的成本,此說荒謬明顯:一來拿納稅人的錢去貼補業者因基本工資調高增加的成本,道理在那裡,官員也說不清,更別提那柄法源給官員如此大的權利。

二來執行面上必然問題與弊病百出,要給予那些產業、那些企業、補貼多少、何時終止等,幾乎是漫無標準,全憑官員一念之間,這種靠官員「心證」之事,能不作就不作,因為從過去幾波紓困可看出,這些官員是多麼不把納稅人的錢當錢用。

最後一點則是道理風險問題;每次調高基本工資,不必懷疑,必然有商家會因成本增加而在以支持;如果政府開了一個「政府補貼增加成本」的先例,未來必然後患無窮。

因此,要幫助那些受創嚴重的業者因應調漲,政府能考慮的配套措施有二個:一個是因應實際情況,對某些產業給予延後實施,到其整體產業營收恢復正常(回到疫情前數字等)後才實施,情況類似過去政府也曾因大環境不佳,而把調漲實施時間延後到經濟成長率恢復到一定數字後才實施;另一個方式則是回到對受創企業的紓困原則上,而不是針對因基本工資調漲增加成本的補貼。

而更值得注意的「配套措施」是:嚴防通膨再起。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已有再起之勢,保守的預估也是會延續到明年,今年國內通膨(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加率預估會接近2%,單月則已有超過2%的數字出現。

先前通膨的力量主要來自輸入型通膨─原油、各種原物料價格上漲,當然,還有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貨運等因素帶來的漲價。但接著就可能會是來自國內的壓力─特別是薪資上漲帶來的壓力,往往會成為萬物皆漲的壓力來源。因為除了基本工資調高5.21%外,公務員也要調薪3%,而在通膨走高情況下,產業情況較佳的製造業,很快也會有再調薪壓力,這些最後都會成為國內通膨的壓力來源。政府在調高基本工資的「配套措施」中,最好也能考慮防通膨、穩定物價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