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民黨對上述議題著力甚深,「(我們)一次又一次處理這些問題,而非輕易忽視它們。」庫勒這麼說。在他看來,自民黨在這方面的努力,讓他們從年輕人身上獲得了回饋。庫勒也說,這表示自民黨在疫情期間挺身捍衛公民自由,獲得了許多選民的肯定。
自民黨成功受德國社會熱議,但年輕人並不意外
自民黨大受年輕人歡迎,成為大選過後熱門議題,因為這令德國社會感到有些驚訝。不過,來自北萊茵-西發利亞邦(NorthRhine-Westphalia)的另一名首投族約納(Jona)說,對這個結果他絲毫不感到意外。約納指出:「(自民黨的成功)要歸功於自民黨年輕、數位的形象。」
約納繼續表示:「在一些社會議題上,他們也蠻進步的,比方說對LGBTQ的友善,這個對年輕人來說很重要。」同時,支持綠黨的約納也說:「至於為何很多年輕人覺得受不了綠黨?這個我也能理解。」約納所指的是,綠黨的政策中有許多限制、規範,因此被認為是限制了自由。
專家:自由權利、數位化、教育正義和社群媒體表現
政治學家匀恩( Uwe Jun)的分析與上述意見大致相符,勻恩向《每日新聞》指出,年輕人選擇自民黨有四個原因:自由權利、數位化、教育正義和社群媒體表現。他說:「其他政黨在疫情危機中提倡封鎖、實施封鎖,但自民黨是AfD之外唯一一個反覆為個人自由權利發聲的政黨,這和自民黨在其他議題的立場,比方說毒品政策的自由化,一樣能吸引到年輕選民。」
勻恩繼續指出:「儘管現在大家都跟上數位化風潮,但自民黨早已行之有年,因此也更具有可信度。此外,他們還有一個超級候選人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他在社群媒體上比誰都要活躍。」林德納是現任自民黨黨魁,經常在推特發布貼文。
Die Erfahrung, dass Mut und der Drang nach Freiheit friedlich Diktaturen stürzen kann, wird unser Land immer begleiten. Einheit ist keine Selbstverständlichkeit, sondern immer wieder ein neuer Auftrag an die Politik. Heute und an allen anderen Tagen. CL #TagDerDeutschenEinheit
— Christian Lindner (@c_lindner) October 3, 2021
年輕人也有分!「探險家」投自民黨,「新生態人士」投綠黨
綠黨與自民黨分別受到年輕人大力支持,社會學家蕭伯樂(Norbert Schäuble)認為這個現象很合理,他向《德國之聲》表示:「畢竟年輕人就跟全體人口一樣,非常多元。」蕭伯樂服務於席納斯研究所(Sinus Institute),該研究所製作出一個模型,用「社會背景」對德國民眾進行分類,而區分社會背景的標準中也包含是否重視「重新定位」(reorientation),因此區分出了所謂的「探險家」和「新生態人士」兩種社會群體。
根據蕭伯樂的說法,這兩個群體都屬於「未來性社群」,換句話說,就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人」。屬於「探險家」和「新生態人士」的德國人都很重視關於「未來」的議題,兩者間的區別則在於對未來的想像。蕭伯樂解釋:「『新生態人士』關注的是氣候保護、永續性,以及克制需求的規範性要求。至於『探險家』則比較關注數位創新、科技、個人的責任與自由等。」「而這些對社會的想像,最容易對應到綠黨和自民黨,這兩個黨分別回應了這兩類群體對未來的敘事方式。」

可能的內閣組合?
德福特與約納固然投給不同政黨,但他們都對大選結果感到滿意,因為這兩黨都有望進入內閣。德福特說:「強勢的綠黨與強勢的自民黨,加上相對衰落的基民盟與社民黨,這代表大黨勢必得將未來執政夥伴的議題優先放進議程。」比方說立法保護氣候,就可能更受重視。德福特個人希望執政內閣由基民盟、綠黨、自民黨三黨組成,但他也認知到這個結果的可能性並不高。

支持綠黨的約納偏好社民黨、綠黨、自民黨組成的聯合內閣,但是擔心自民黨跟綠黨可能選擇基民盟作為結盟對象。他對《德國之聲》表示:「自民黨直接說,雖然基民盟選輸了,他們也會跟基民盟談組閣,我是覺得這有點不要臉。」事實上,自民黨一直以來都跟基民盟走很近,經常成為基民盟的執政夥伴。 (相關報導: 德國睽違16年換總理,德台交流遇變局?德駐台代表許佑格談「後梅克爾時代」 | 更多文章 )
顯然,基民盟與社民黨的支持者「越來越老」(特別是基民盟)——這兩黨分別在超過70歲的選民中獲得38%與35%的支持率。年輕人的選擇,在未來的選舉中勢必將越來越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