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再不調漲基本工資,就等於減薪

2021-07-12 07:20

? 人氣

勞資雙方每年都要為基本工資角力一次,圖為去年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時,勞工團體於勞動部外表達訴求。(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勞資雙方每年都要為基本工資角力一次,圖為去年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時,勞工團體於勞動部外表達訴求。(資料照片,盧逸峰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勞資吵架會議」時節,每年8月勞動部與勞資雙方代表都要一起開會討論基本工資調整問題,今年該調漲還是凍漲,可能比去年更為難,因為調或不調,都有道理可講,最後的決定,多半就是政治決定。不過,這次該調與否是該多參考物價上漲率,今年通膨高,如果不調漲,就等於讓基層勞工減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期並無固定討論基本工資調整的會議,審議委員中也是官方代表與學者居多,但之後鑑於每次討論結果總是讓勞資雙方爭議爭執多,乾脆就把勞資雙方都納入,且與官方代表一起呈鼎足而立的形勢,因此變成一場算是由政府主辦、強制每年舉行一次的「勞資擂台賽」,在此審議會中討論基本工資調漲問題,而且,沒有例外:永遠是勞方喊漲資方喊凍漲,官方當和事佬「執其中」。

今年的戰鬥也是早早啟動,5月中台灣因疫情再起進入三級警戒,不少行業業績受到影響,觀光餐飲服務業影響特別大,因此6月時工商團體就已經說,企業因疫情受業績與體質都受影響,因此不宜調漲基本工資;本周在中央宣布微解封之後,工商團體在肯定微解封對恢復企業營運有幫助之餘,也不忘提醒官方,廠商營業額短期間難以恢復,所以「建議本年度不宜調整基本工資」。對勞方而言,今年當然要力爭調漲,因為去年同樣因為疫情因素,基本工資只意思意思的調高200元而已,調幅是接近無感的0.84%(月薪部份),因此今年當然該調漲。

到底那種說法道理比較大?以今年的情況而言,適當調漲基本工資的道理應該是比較大。

資方說企業營運受疫情影響,無能力漲基本工資,這話不能說沒道理,但以實際情況來看,大部份的製造業未受疫情影響、生產如常進行,看製造業生產指數、出口金額大概就知道了;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內需服務業為主的產業,但其中有不少也已經作調整。

再以時間來看,雖然開會討論的時間在8月,這個時間台灣應該尚未完全脫離疫情,但基本工資如果確定上漲,生效時間是明年元旦開始,這個時間點,台灣應該疫苗注射已達一定比例、疫情應該更緩和,全島應脫離三級警戒,因此經濟基本上較不受疫情影響了,此時調漲基本工資,企業的承受能力應較佳了。如果擔心疫情因素,其實也可加但書,要在疫情緩和(如不再有三級警戒)後才實施。

更重要的是:去年的會議雖然決定調漲基本工資,但考慮到疫情影響企業因素,幅度相當小,月薪調漲0.84%、時薪調漲1.26%,但今年物價上漲率較高,以官方行政院主計總處的預測值而言,今年全年CPI上漲率可達1.72%,換句話說,今年初開始調漲的基本工資,到年底時其實全部都會被物價「吃掉」、還要倒貼哩。如果明年不調漲基本工資,雖然對薪資較高者沒啥影響,但那些繼續拿基本工資的基層勞工就算是「被減薪」─因為購買力下降、實質薪資縮水。相較之下,去年全年平均CPI是年減0.23%,今年通膨因素是該考量了。

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高達5.46%,是近11年來最高,平均GDP可達3.2萬美元,算是突破3萬美元關卡,但在經濟表現良好時,卻有一批人:而且恰恰是薪資較低、只能拿基本工資的勞工,卻是「實質減薪」,這種情況在社會應該不易被接受,在政治上更是說不過去,因此最後結果還是會調漲,幅度雖然不會高,但至少會可彌補物價上漲吃掉的購買力。

不過,基本工資是最低工資,其調漲並不能解決低薪問題。看過去30多年台灣基本工資與平均薪資的變化就可看出:早年基本工資不動如山、但薪資年年快速增長,近年則正好反過來,蔡政府執政後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幅度從3-7%不等,幾年下來調幅高達近2成,但平均薪資上漲幅度遠遠低於此,因此可以把基本工資當成最低標準,但不必寄望藉著不斷拉高基本工資解決低薪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