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廉價的「資優班」教育,不是「資賦優異教育」

2021-07-12 05:50

? 人氣

資優生的學習速度快,如果學校或老師提供的教材和教法不能符合資優生的期待,他們很容易產生倦怠或厭煩感。示意圖。(資料照,取自教育部數位學伴官網)

資優生的學習速度快,如果學校或老師提供的教材和教法不能符合資優生的期待,他們很容易產生倦怠或厭煩感。示意圖。(資料照,取自教育部數位學伴官網)

談到台灣的「資賦優異教育」,不論是社會大眾或教育界人士,都會想到的是「資優班」。如果有人詢問台灣的教育人員:「台灣是否有資賦優異教育?」相信許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有啊!我們在學校中設有資優班,推動資優教育。」彷彿「資優班」的教育,就是「資賦優異教育」的代名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資賦優異教育」涵蓋許多專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絕對不是「資優班」可一以概之。

十二年國教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以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這樣的願景與教育理念,已經是當今社會對於教育理想的共識。

在曲線兩端的學生都需要特殊教育的支持與輔導

若以常態分布曲線來看教育主體對象的學生,在曲線兩端的學生都需要特殊教育的支持與輔導。為照顧這些孩子,特殊教育包含了「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兩大類。今天所要探討的是,教育部在過往多年來的教育政策,常以廉價的「資優班」教育為主要政策,對於「資賦優異教育」一直存在資源分配極為不合理和不平衡的現象。

過去,社會大眾對於「資賦優異學生」(簡稱,資優生)的教育,都有一種常見的迷思。大家認為,資優生比一般人聰明,他們不需要老師也可以自學。而且,一般資優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較高,家長有能力給予足夠的資源,政府不必投入太多人力與經費,資優生仍然會「代有人才出」,事實則不然。

教室,教學,教育,滑手機,上課,老師。(示意圖,取自Pexels)
教育部在過往多年來的「資賦優異教育」政策,常以廉價的「資優班」教育為主要政策。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資優生或許擅於觀察、記憶力好、反應快,理解力強,學習比一般生快。但因為他們的學習速度快,如果學校或老師提供的教材和教法不能符合資優生的期待,他們很容易產生倦怠或厭煩感,也可能引起老師的誤會,將他們歸類為不認真或調皮搗蛋的學生。

即使該資優生勉強自己,配合老師較慢的進度和簡單的教材時,也會浪費這些資優生的寶貴時間。美國資優教育中心的調查報告指出,資優生的學校課程減少24%到70%,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表現。

許多資優生在情緒發展上呈現「非統整」的現象

當教室中的教學忽視了資優生存在的事實,無異於要求資優生要自行處理教材太簡單和進度太慢的問題。對具有「過度激動」特質的資優生而言,在這種不友善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情緒發展的調適是一大挑戰,導致許多資優生在情緒發展上呈現「非統整」的現象。

資優生的好動、好問、批判和高反抗性,可能導致人際關係上的負面回饋,影響正向的概念發展。資優生需要不斷自我調適,更需要環境和他人給予援助,而且每一位資優生所需要的支持與協助完全不同,應依「個別化教育」的方式給予「個別化輔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