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紓困4.0精進方案,到底精進了什麼?

2021-06-25 07:20

? 人氣

紓困4.0精進方案,到底精進了什麼?(行政院提供)

紓困4.0精進方案,到底精進了什麼?(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會周四通過紓困4.0精進方案,擴大補助人數等,在野黨雖然對行政院的從善如流表示肯定,但也批評「精進程度不夠」。這個「精進方案」到底精進了什麼?或甚至可問:是精進還是倒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紓困4.0精進方案包括「資格認定放寬」、「補助人數、額度加碼」、「新增個人及營業場所補助」及「電費、租金減免」4個面向,例如新增紓困打工族及有永久居留身分的外國人、加碼勞工紓困貸款名額、住宅用戶6月不實施夏月電價、服務業與農業用電戶從5月到7月視情形減免電費等,整體獲紓困者從730萬人增為820萬人,因減收而受惠的用戶達1095萬戶。

在野黨的說法則是認為新方案中仍有許多地方不夠到位,「受惠人數仍不到全民的一半,未能全盤照顧因疫情導致生活困苦的民眾」,依官方數據,上波紓困方案惠及約1,368萬人,紓困涵蓋率不到6成;這次紓困方案4.0,原本個人紓困730萬人次更是涵蓋率僅約3成,即使加上精進方案後增加的108萬人次,總涵蓋率仍不到5成,與國民黨主張每人普發1萬元現金紓困相距甚遠,因此希望行政院「再精進」儘速啟動下一階段修正,真正減少受疫情衝擊的「紓困孤兒」。

在行政院談到其新方案的「精進程度」時,與在野黨對行政院的批評犯同樣的錯誤:把受惠人數多寡、整體人口涵蓋率高低,當成是精進程度指標。

如果受惠人數多寡、涵蓋率高低,是衡量紓困方案效果的標準依據,那要訂出效益最高的方案實在太簡單了,就每個家庭、每個人都發紓困金補貼,涵蓋率高達100%,豈不完美?整體民眾受惠程度如果是要用整體得到的紓困金為標準,那就把每個人發的錢拉高效益就越好。

但事情當然不是如此,紓困政策與效果好壞第一是看錢是否都有發到收入受疫情影響、需要外界伸出援手的民眾手上,遺漏越多代表紓困成績越差;第二是看「錯發」紓困金的多寡,類似這種龐大的紓困與行政作業,必然難周全,要求百分之百準確難矣哉,不過減少失誤總是應該儘量作到,一來要顧及社會公平與正義─大財團得到數十億元的政府補貼、富人領到紓困金,都難謂合理,二來紓困金少錯用則可有更多資源給真正有需要者,同時也減少國庫的浪費。

因此,行政院把紓困方案受惠人數增加、資格放寬等作法,視為「精進」其實大謬不然,應該要有其它更細緻的標準與資料,才可看出「精進與否」;單以勞工紓困貸款而言,從原來的50萬名一口氣再增加50萬名額,這100萬受惠勞工中,到底有多少是確實需要被紓困?又到底有多少算是一種「尋租」,勞動部應該心裡有點譜吧,數字不會太漂亮的。而先前號稱250萬受惠的家庭防疫津貼,合理與否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更何況,行政院可能沒注意到,依照這種受惠人數越多越「精進」的標準或價值觀,民進黨等於是認同在野黨的「每人1萬元」方案,因為那是一個所有人受惠、涵蓋率100%的方案。

但用常識思考也知道,國民黨力推的「每人普發1萬元現金紓困」,是錯誤無腦的想法:既曰「現金紓困」,當然該發給所得受影響的民眾,但事實上,雖然三級警戒影響大,不過還是有許多民眾收入未受影響,最明顯的當然是所謂的軍公教,還有製造業幾乎全部正常營運,領薪水的員工收入堪稱正常,其它如金融業員工受影響也較小。國民黨那種「全民普發1萬元」的政策,造成的浪費最鉅,同時也讓受影響大、需要多援助的民眾,反而無法得到支助,國民黨執政下台不過5年多,但其財經專業卻「退化」得相當快速而徹底。

下次行政院再推出新的紓困方案時,最好能提出更好的標準,告訴社會大眾,政府未糟糕浪費他們的錢,錢是用在真正有需求的民眾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