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洸觀點:「電疫」部署崩潰後的雙缺難題

2021-06-17 07:10

? 人氣

核二廠(取自核能看透透網站)

核二廠(取自核能看透透網站)

核二1號機即將於本月下旬停止運轉,較其運轉執照到期日提前了半年,確定於今年七月起缺席,對於其後的供電穩定影響甚鉅。蔡政府原本寄望桃園大潭電廠8、9號機可分別於2022與2023年順利上線,填補核二兩部機組除役後的供電缺口,但鄰近的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因藻礁爭議而不如預期,如火如荼擴建中的光、風兩電又無法取代基載核電,致使缺電問題短期內已近乎無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往的穩定供電與低廉電價,曾是我國電子業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堅強後盾,外商投資設廠更是絡繹於途。然而,主張非核家園的蔡政府上臺後,強推欠缺務實規畫的躁進能源轉型政策,加上基載機組的部署不及,使得全臺於短短5年內便迎來3次大停電。

類似的局面也於防疫工作中出現。去年此時,當全世界多數國家均苦於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我國因邊境大幅封鎖與入境隔離措施的超前部署,不僅有效抑低境外病毒移入,也控制了整體的確診數,成為外媒眼中的防疫模範生,政府因此未針對疫情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境,備妥重症醫療量能與充足疫苗。

沒想到,今年上半年航空業機組員的隔離政策調整後,防線崩潰,疫情從5月中旬開始大規模爆發,短短1個月,本土新增確診數超過1萬人。曾於今年3月專文盛讚臺灣防疫成效的英國《衛報》,立即於本月上旬改口稱「 The poster child for outbreak prevention had apparently failed to fully prepare an outbreak response.(防疫模範生明顯未全然準備好面對疫情爆發)」,直指我國疏於針對疫情爆發的部署,反而成為防疫有成的受害者。

不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未來在全民普遍施打疫苗後終有緩和的一天,時程經專家評估應不致超過一年。令人遺憾的是,供電部署不周導致的缺電危機,非2至3年無法解套;在欠缺替代方案的情況下,一旦核二1號機停止供電,分區停電恐自今夏起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多數國人並不知道核二1號機曾於2007年進行小功率提升,目前的最大發電功率其實可達100萬瓩,備轉容量率貢獻度達2.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8日的瞬時尖峰用電再度刷新歷史記錄,來到3840萬瓩,當日備轉容量率為6.1%,該機組重要性不言可喻。

過去的用電新高紀錄通常發生於七、八月,今年因氣候異常炎熱,用電新高於5月下旬便不斷出現,循此趨勢估算,今年盛夏勢必再創尖峰用電歷史新高,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核二1號機屆時已停轉。臺電日前公開坦承七月起的穩定供電將是一大挑戰,提出的三項對策中,光電與抽蓄水力發電均非基載電力,唯一可勉強充當基載的,僅有裝置容量50萬瓩但尚在試運轉測試的民營嘉惠電廠1號機。考量整體用電不斷攀升,且夏日傍晚的第二用電尖峰已成常態,在已無光電可支援又逢備轉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如同513及517大停電後長時間的分區停電即可能重現。試想,若此時三級防疫警戒未解除,對於居家隔離或自律減少外出的民眾而言,都是雪上加霜的影響。

蔡政府堅持的能源轉型在經歷今年五月的兩次大停電後,凸顯原有的電力供給部署已形同崩潰,未來供電穩定若無法確保,不僅危及民生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與外商投資信心也將遭受嚴重打擊。能源政策的施行完全不像模範生、甚至落入後段班,都不是無法克服的難題,最怕一意孤行之後錯失了補救的機會,屆時不但無法延畢,還可能直接遭到退學。為政者務請深思!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