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解析「中德政府磋商」》梅克爾當李克強面提人權問題 美中對抗下德國站哪邊?

2021-05-03 16:10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資料照,美聯社)

4月28日,德國總理梅克爾本應飛往中國北京參與第六屆「中德政府磋商」,不過因為新冠疫情改為線上會議。而會議從實體變為線上進行,並非本屆中德磋商唯一與過往不同之處——過去的中德政府磋商常被視作為中國作秀的場合,但在這一次,梅克爾卻直接對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及人權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並不意外地,李克強以切勿干涉中國內政回應。儘管雙方均同意「脫鉤」並非良策,而應該保持順暢的溝通管道,中德在人權議題上的歧見卻難以解決。德國政府該如何處理與最大貿易夥伴的關係,也受到德國媒體關注。

拜登時代的美中歐關係

在川普(Donald Trump)擔任美國總統任內,美中兩方對抗的國際局勢已然成形,拜登(Joe Biden)接掌政權後,對中政策大方向上延續川普時期的對抗策略。不過,與川普不同之處在於,拜登顯然更加重視美國的國際盟友,上任以來除了表現出對印太地區的重視(如強化與澳洲、日本、印度等國的外交關係),也積極修補橫跨大西洋的美歐關係。

在此新國際局勢下,印太地區與歐盟諸國過去「一方面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另一方面在經濟上依賴中國」的應對模式受到了挑戰,無論未來是否將有「選邊站」的必要,這些國家如何應對如今中美對抗的局面,都顯得愈發重要。

在此架構下,4月28日舉行的「中德政府磋商」(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便有其關注價值。這場會議並非世界上任意兩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而是兩強之一的中國與歐洲領頭羊德國之間的直接對話。

「中德磋商」兩年舉行一次,從2011年開始舉辦,今年度是第6屆,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在會後,多家重要德國媒體撰文分析,一致表示「中國態度越發強硬」,甚至(中德關係)「該是時候換個方向」;然而在另一端的中國,除了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簡短提及外,這一屆「中德磋商」在中國並未引起太大關注。

德國經濟依賴中國,梅克爾盼磋商持續

在本屆磋商開始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再次強調,這場會談的存續相當重要,與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曾表態不應與中國脫鉤(斷絕關係不再往來)互相呼應。梅克爾同時強調,經濟打從一開始就是中德合作的重點,而這點至今並未有所改變。

德國是出口導向國家,根據德國媒體《日報》(taz),德國經濟早已對中國產生依賴,且無法逆轉。光是在去年,德國企業便已出口價值959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2兆)的貨物至中國,特別是汽車製造商之所以能撐過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最主要靠的就是中國的需求。根據德國聯邦經濟部,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