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府體制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2021-05-02 05:30

? 人氣

央行前理事出書批評前任總裁彭淮南,讓現任央行總裁楊金龍(見圖)一個頭兩個大。(顏麟宇攝)

央行前理事出書批評前任總裁彭淮南,讓現任央行總裁楊金龍(見圖)一個頭兩個大。(顏麟宇攝)

最近在財經界轟動的書大概就是《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外界會關注很大的因素是作者群中有央行前理事,序又是現在央行副總裁所寫,立委便以此當成下屆總裁角力戰提前開打,拿去質詢目前的楊金龍總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種對政策發出不同專業見解的聲音,又用書本來傳達,從政府體制內文化大多當成愛出風頭的雜音視之,而且民族性又存有面子和職場情誼,所以大多不願為之,會書寫也往往因個人政治立場不同去看待其動機,例如下台政客所寫的回憶錄。

 而也就是因為存著此種人在人情在的壓力和束縛,讓原本許多本當可以辯論和批判的聲音,只能永遠透過媒體用小道消息去報導,當事人也得匿名,像對央行前總裁彭淮南的貨幣與低利率、匯率不同看法其實是一直存在的。而此種聲音也發生在司法體系內,筆者日前購買一本由辭職檢察官吳忻穎所寫的《扭曲的正義》,書中把檢察官、法官、警察和媒體共構的當代官場下嘴臉一一道出輕忽當事人手段,包含造假與吃案,可能也會讓許多現職者發牢騷,認為一竿子去抹黑一群人。

  可是若不是有這些格格不入或寧鳴而得罪群體的體制內烏鴉,政府內由寡頭所為政策,是會喪失煞車皮的監督力量,當央行內不同理事的看法,最後被多數棄之(當然也可能故意保持沉默),然後總裁拍板說了算,那是可能會製造出少數人致富的特權溫床,這一如民代能點土成金。而且在往前看,過往到今日政府誇耀的十大建設,台機和中船今日看來是錯誤決策,當過經濟部長的趙耀東,把中鋼經營有聲有色,不過也在大汽車廠的華同案上灰頭土臉,還有這種事情到今日仍沒完沒了上演。

  那就算用後見之明來形容這些離開體制內者所寫的書,以國家屬於全民,政策更當透明,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和世代剝削,更是為官者在下政策時當懸念心頭,對此種說實話敢言者,以及用自我學養專業去表達論述者,除了平常心看待外,以自由民主才是立國基石精神來看,我們當鼓勵,而被批判的當事人和政府體制,更當有肚量去接納,並提出理性的開放討論見解,讓政府往後下決策時能不在踩地雷又虛耗資源。假若對此類理性批判和討論,官場中人仍用瞎子摸象或幼稚去回擊,那往後走偏的政策和用人是會苦了百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