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南向政策的發展瓶頸

2017-11-06 06:10

? 人氣

蔡政府大動作推動新南向,但看不出成效。(郭晉瑋攝)

蔡政府大動作推動新南向,但看不出成效。(郭晉瑋攝)

自新政府上台以來,便積極著手佈局新南向政策,新南向政策發展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評價好壞參半,但實質上的新南向政策效益,至今卻實在看不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南向政策的創立宗旨,依照行政院官網所示:面對亞太區域經貿整合趨勢,以及台灣整體對外經貿策略考量,提出新南向政策,一改過往單向在東南亞國家成立生產基地為代工廠的政策作法,從多重面向-人才、技術、資金、教育以及文化等層面,擴大全方位發展與東南亞以及紐、澳等國家的關係,從而敦促區域交流發展與合作,同時也打造臺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並重新定位我國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

換言之,白話的來說,新南向的本意,是期望改善台灣的經濟,藉由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經貿互動,從而轉移與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同時培養新的全方位人才,不僅配合環境所趨,提升競爭力,也得以供台灣未來發展所需。

綜觀東南亞與紐澳地區來看,確實,整體東南亞是在亞太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不僅具有充沛與較低廉的勞力人口,也具有相對較廣大的消費市場。光是看東南亞國協來說(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人口就多達6.3億,幾乎約佔全球10%,而光是人口規模,就已經超過歐盟(The European Union,EU)的5億人口,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NAFTA)的4.44億人。此外,整個東協內國家林立,種族、宗教、文化多元,經濟發展也非常具潛力,若將東協視為單一國家,其東協國內生產毛額(GDP)將高達2.5兆美元(約80兆元台幣),完全可以躋身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因此,公平來講,政府想依靠新南向政策,擺脫對陸方的經濟依賴,並非不可行,但在實行上還有很多困難之處。且在執行方向上,還是有所偏差,當所有資源集中在東南亞,這不就陷入一種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嗎?更何況,雖說政府不斷強調新南向政策不是製造與東南亞國家的單向關係,但實質上東南亞國家真的願意與我方建立這種良性互動嗎?

故而,儘管政策出發點可以說是好的,本意也不能說有錯,但是新南向政策在先天發展上卻具有一定的限制。新南向政策最主要限制,歸納大約有下述四個:

一、誘因不足

東南亞國家本身有與其他國家簽有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這些與東南亞國家簽訂FTA的國家,彼此間憑藉FTA可以享有關稅減免,以及極低的貿易壁壘。而我方並未與東南亞多數國家簽屬FTA。因此,在先天條件上,我方與東南亞國家投資貿易,並未享有關稅減免,以及較低的貿易壁壘。故而,東南亞國家對台投資意願程度,以及我方對東南亞國家投資的誘因都不高。導致新南向政策執行至今,卻並未見有較明顯成效,甚有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對台投資不增反減。如此足以證明,我方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投資誘因十分不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