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恬華專欄》斜槓職涯是趨勢,還是不得已?

2021-02-10 07:30

? 人氣

零工經濟下,斜槓是青年世代多元嘗試、闖出新機會的表現(圖/dooder@Freepik)

零工經濟下,斜槓是青年世代多元嘗試、闖出新機會的表現(圖/dooder@Freepik)

我們想讓你知道:許多年輕人進入職場後,樂於透過斜槓實現自我的各種理想,然而作者提醒,如果沒有專業作為依歸,斜槓很容易流於樣樣都略懂、隨波逐流的窘境。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斜槓這個詞開始流行,在職涯市場上,如果你只有一種身份,似乎很落伍,每個人都要一人分飾多角,才能跟得上潮流;愈年輕的工作者愈多斜槓身份,寫專欄,在頻道開課,擔任講師,以網紅身份經營個人品牌,都不是很稀奇,更厲害的是,一邊在大公司上班一邊創業接案,同時有好幾張名片,有些人還會在正職工作時發自己公司的名片,相當令人驚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情況,看在我這個前半生都被金融業綁住的人而言,覺得非常稀奇。金融業有很多特許行業,因為產業本身受到高度監管,也要求員工必需專職,政策嚴格一些的公司,會要求你即使是參加非營利社團也要申報核准,基本上你所有的工作時間,就只能賣給這家公司,當然這些也都會反映在薪酬上,在職涯的賽道上,這樣的工作通常待遇比較好。

大公司也鼓勵兼職

後來我發現,有一些其它產業竟然還是大公司,公開鼓勵員工兼職,理由是付不出太誘人的薪水,又希望留才,所以不但不介意甚至鼓勵兼職。還有一種新興說法叫作Employee Branding,員工如果經營個人品牌可以帶動公司品牌與生意機會,這樣的公司也太弱勢,如果是這樣的經營態度,怎麼能吸引到好人才呢?

細細深究斜槓的原因,到底是一種新的趨勢成型?還是大家一份薪水不夠養活自己?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Dorothy Barton)最早提出「T型人才」的概念,認為在變動劇烈的年代,擁有一項專長已不夠,還必須有第2、第3專長。

與其花很多時間,跟同儕比較,還不如花時間投資自己,讓自己成為企業炙手可熱的人才。(示意圖/pakutaso)
與其花很多時間嘗試各種斜槓,還不如花時間好好耕耘自己的專業。(示意圖/pakutaso)

我最近和我們華人領袖100一位成功出場的創業家閒聊時,他提到有位前輩曾說,多才多藝在職場的白話文解釋,叫做一事無成。這兩種看法看似南轅北轍,但其實剝開似是而非的外衣,會發現有跡可尋。

的確,台灣長期被認為職場環境很低薪,再加上現在自學的環境與資源很豐富,造就一群很能靠斜槓增加收入的人,從這個角度看,斜槓似是不得已。但自從T型人才這個說法興起後,大家也很熱衷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多重能力炙手可熱的人。

但是如果為斜槓而斜槓,在多重身份中找不到軸線,是容易流於在職涯上只有寬度沒有深度,也不容易累積的窘境。針對T型人才,有另一種解釋是「專業中的通才」,在既有的專長領域中,不斷跨界學習成長,讓自己的專業無可取代。這樣的斜槓是屬於一種連結力與整合力的表現。

現在很多產業界線很模糊,更經常出現「羊毛出在狗身上,卻是豬來買單」的破壞性商業模式,所以專業不宜過度狹窄,應該要在既有的專業上不斷堆疊、累積串連,增加深度寬度與高度,建立專業的立體感,這樣的斜槓概念是有軸線的,能累積個人品牌在職涯上的長久性,比較有斜槓的意義。

職涯很長,現在破壞性創新當道,的確不能只固守單一技能,但在斜槓的觀念上,應該要有個人定位做基礎,在個人的定位中找到市場性,看長不看短,一路累積的每一步都會有其價值。


作者為「領袖100 | 職涯貴人引路計畫」創辦人,職涯上半場都在外商金融業奮鬥,有著許多豐功偉業,卻始終對人才議題懷抱強烈熱情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