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有必要嗎?(上)75年前,這位科學家說「數十萬、數百萬人的性命因此獲救」

2020-08-18 08:10

? 人氣

廣島原爆後,倖存者飽受身心苦痛。(美聯社)

廣島原爆後,倖存者飽受身心苦痛。(美聯社)

「小男孩」、「胖子」,人類史上最殘暴的武器,卻有著可愛的名字。美軍1945年8月6日駕駛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鈾235原子彈「小男孩」(Little Boy),3天後的上午11點2分,另一顆鈽239原子彈「胖子」(Fat Man)從長崎高空9600公尺投下。「小男孩」與「胖子」聯手奪走數十萬人性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兩個撼動人類歷史的瞬間,原子彈的爆風、高溫、輻射線從爆炸中心往外擴散,方圓半公里內幾乎所有建築物都倒塌、遺體面目全非,約14萬5千人的性命立即被奪走。一般估算,兩地共至少21萬人死於原爆以及輻射病變。同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親自宣讀無條件投降詔書,太平洋戰爭迅速走向終結,日本社會認定這一天是「終戰紀念日」。

長崎原爆75周年(AP)
長崎原爆75周年(AP)

延伸閱讀》現代歷史學家抨擊:杜魯門分明知道,沒有原爆也能贏!

第一枚、第二枚核彈爆炸後的75年內,我們感激核爆沒有再發生,並仍然保持對核武的恐懼。戰爭總是殘酷與不人道的,儘管美國過去曾有主流說法稱,原爆拯救了更多美國人與全世界公民的性命,但是1945年投下的這兩枚核彈真的有必要嗎?

不同時空下的辯論,有截然不同的回答。74年前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組成原子彈臨時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時任麻省理工學院(MIT)校長康普頓(Karl Taylor Compton)認為:「原子彈拯救了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美國人與日本人的性命。」而2020年的現今,歷史學家抨擊杜魯門明明知道「不需要使用原子彈就能贏得戰爭,但卻還是扔下了。」

原爆後滿目瘡痍的廣島。(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原爆後滿目瘡痍的廣島。(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如果原子彈沒有被投下

杜魯門因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1945年4月病逝,而從副總統登上大位,甫上任不到6個月就拍板定案,向日本投擲2顆原子彈,促使日本帝國投降和二戰正式結束。當時杜魯門受到批評,美國一些評論家認為,美國沒有必要對一個飽受摧殘的國家趕盡殺絕,並且開啟恐怖軍備競賽的新時代。

1946年12月,物理學家康普頓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以〈如果原子彈沒有被投下〉為題投書,為杜魯門的決策辯護,聲稱人們很容易當事後諸葛去論斷決策者,「有必要以原子彈這種不人道的方式殺死成千上萬無助的日本人嗎?我們未來是否不應該將原子彈作為秘密武器使用?這個論點經常被提出,但在我看來卻完全是謬論。」

康普頓1945年成為為美國原子彈臨時委員會的8名成員之一,為杜魯門提供是否使用原子彈的專家建議,而當時「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L. Stimson)、國務院及海軍部代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校長都在其列,該委員會最後建議:立刻投擲原子彈,結束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