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國民黨還有改革希望嗎?

2020-08-03 06:4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的路線,在國民黨內進退失據。(顏麟宇攝)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中)的路線,在國民黨內進退失據。(顏麟宇攝)

國民黨今年總統立委大選及高市長罷免兩度慘敗,接下來的高市長補選但求「少輸為贏」,提名年輕在地的市議員李眉蓁。沒想到李眉蓁頻頻失言,不只太多市政在狀況外,還自大到極點,侈言八月十五以後「是我擔任市長」,又說她市政發言答非所問沒關係,因為她「懂高雄、有専業」,大家要選她「就是因為我比陳其邁優秀」。台灣超過半世紀選舉,這般狂妄自大候選人尚極罕見,連碩士論文被爆96%抄襲,她都不以為意。國民黨自年初大敗,輕忽已久的改革之議勃興,但才剛提一個「才不堪位,德不配位」的人選總統,換了黨主席後,又提一個更不堪的人補選市長,不見「人才」脫穎而出,國民黨還有改革希望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才」是中國歷史上改革舊政與施行新政的關鍵要素。春秋戰國被視為變法與新政的黃金時代,就因「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即使到台灣兩蔣時代,我們從小還看到「中興以人才為本」的各種宣傳教育及各級國家考試題目;兩蔣用人如對內的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李登輝,對外的葉公超、楊西崑等,也無一不是傑出人才。這些人才匯聚,再加上在野人士多年民主啓蒙,終於孕育出蔣經國末期及李登輝時期國家的民主化大改革。

關於蔣經國的改革,我在他逝世同月寫的《蔣經國蓋棺論功過》如此評定他的功:「蔣經國在政治上的成就被認為只有開放,如開放黨禁報禁、解除戒嚴⋯⋯。但對於民間活力無窮的台灣,開放的衝擊是難以估計的。台灣一開,就不易再收,民間自發的活力也會成為改革的外在促迫力或催生劑。如果國府的本土化及民主化會在短期內由可能變為真實,這就是原因。據此而言,蔣經國雖在制度上留下不確定,但未來不確定有幸平穩朝向確定,蔣經國的歷史功績將不止於此。」「蔣經國在世最後兩年的開放措施,以國民黨的體質來說,堪稱是驚天動地(江南事件以前及以後的他判若二人⋯)。這兩年的蔣經國,人性善良及和解的一面表露無遺,他的死會讓過去最反對他的自由派人士都覺得是損失,完全在於他此一時期的貢獻。」

「一般政治人物越老越昏憒,自知死期已近時更是萬念俱灰。蔣經國卻不屈不撓的與死神搏鬥,所做的都是準備澤及後世的事。菜根譚說「聲妓晚景從良,一世煙花無礙」;對於蔣經國的最後評價,必須不能忽略這點。比起毛澤東晚年的倒行逆施及蔣介石的死不認錯,蔣經國算是「猶有黃花晚節香」了!」

而李登輝的改革人所共知,中止動員戡亂、憲法增修、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他所謂的「寧靜革命」及「中華民國第二共和」,都是威權體制罕見的民主大改革。國外媒體及政界推崇他是「民主先生」「亞洲百年僅見的政治領袖」,絕非過譽。李光耀訪台,向他炫耀亞洲價值(如開明專制、家父長制),他很不以為然,事後問我認為他和李光耀哪個正確?我當場引用不久前杭亭頓評論的「李光耀的清廉政治將不易繼續,李登輝的民主改革卻會傳之久遠」,表示當然是他正確。(註:我是由李登輝邀請返台。他對我說,他只請兩個人回台,一是李遠哲當中研院長,一是我當他的政治顧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