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武專文:中華民國臺灣化

2020-08-02 05:50

? 人氣

作者指出,近年來隨著兩蔣日記、國史館檔案的開放,相關的歷史領域逐漸有較多的研究成果。(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近年來隨著兩蔣日記、國史館檔案的開放,相關的歷史領域逐漸有較多的研究成果。(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與臺灣是一個重要且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對於了解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華民國史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過去在臺灣學界中,臺灣史學者不研究這一部分;臺灣的近代史學者對此議題的興趣也不大;大陸學者更鄙視一九四九年以後與蔣介石相關的歷史,以為敗軍之將不足以言勇。近年來因為兩蔣日記、國史館檔案的開放,這一領域逐漸有比較多的研究成果。我大約從十多年前蔣介石日記開放之後,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支持下,曾邀約海內、外學者組織研究團隊,編輯了四本有關一九四九年後蔣介石與臺灣的論文集。 此外,我又主持了蔣介石與蔣經國侍從人員的訪問記錄,回顧在兩蔣身邊之人的所見所聞。 我認為只有把這段歷史弄清楚,才能釐清國家定位,並反省、面對「轉型正義」與臺灣進一步民主化的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書作者汪浩博士和我上述的想法頗為一致。這本新著延續他從《冷戰中的兩面派:英國的臺灣政策,1949-1958》(2014)、《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2017)二書的關懷,探討一九四三至一九七二年間蔣介石與臺灣的關係,全書從開羅宣言、臺美關係、聯合國問題、反共復國起落等一直談到蔣介石成為「中華民國臺灣」的「意外的國父」。他謙稱本書為「讀檔心得」,然而實際上,他參考大量的一、二手史料(尤其是蔣介石日記、國史館檔案),從歷史議題衍生至當代議題,提出一個「空殻公司」、「借殻上市」的「中華民國臺灣」史觀。這樣的史觀將「中華民國臺灣化」當作一九四九年之後歷史的主軸,與林孝庭《意外的國度》、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的觀點若合符節。

作者認為蔣介石以武力奪取臺灣的實際控制權,使中華民國的「空殼」自一九五○年三月開始在臺灣這一塊土地上轉而成為實質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臺灣」。作者沒有忽略蔣介石仍然具有「反共復國」的理想,也清楚了解「反共復國」與「獨立自保」的張力與矛盾。對蔣介石來說「確保臺灣基地」為第一優先考量。換言之,先能自保,方能遠圖。本書充分顯示蔣介石作為一個務實的政治家,在驚濤駭浪的國際局勢之中,時而堅持、時而妥協,以達到自保的目標,因而開啟了「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史進程。

蔣介石能快速北伐統一中國,其實有「天時地利人和」。(圖/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汪浩著作裡,充分顯示蔣介石作為一個務實的政治家,在國際局勢中如何達到自保,並因而開啟了「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史進程。(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上述的歷史詮釋與作者的現實關懷密切相關。他認為深綠的臺獨派所謂推翻中華民國、臺灣獨立建國是「不可能達到全民共識」,而無法破解當前認同困境;至於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主張國家疆域包括中國大陸,則是「不切實際」,甚至可笑。他企圖在藍綠論述之間找到一個中間點。他的觀點比較接近蔡英文總統在今年(二○二○年)五月二十日就職演講中,關於「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論述,並企圖為此找尋歷史根源。在民進黨「忙於選舉與執政」(以及缺乏近代史人才)、國民黨將九二共識視為「歷史論述」之時,本書可以提供藍、綠、白等各黨與關心歷史議題、國家認同、臺灣往何處去等問題的讀者一個重要參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