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小火慢燉蔡英文 只能無聲勝有聲

2017-05-19 06:30

? 人氣

就職一周年,蔡英文取消媒體茶敘。(蔡英文臉書)

就職一周年,蔡英文取消媒體茶敘。(蔡英文臉書)

五二0將屆,就任滿一周年的蔡英文除了個別接受國內外媒體的「有限訪問」之外,取消了媒體茶敘或記者會,照規畫她將在官邸與弱勢兒童「閉門」歡聚。把這一年最關鍵的時刻留給弱勢孩子,相當溫馨;歡聚之後由總統府或她個人臉書貼文貼照,相當安全;然而,對比歷任民選總統的第一年,被嘲諷為「神隱小英」的沈默,的確有著難以言說的尷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任民選總統,就任周年聲望最低

首先,她的民調聲望下滑速度之快超乎想像,根據各家民調滿意度已經下探到不滿三成,網路聲望甚至僅及於十八趴;遠遠低於一九九七年全民直選總統後隔年的李登輝聲望(三成七),陳水扁(四成一)及馬英九(三成八)。蔡英文接受各家媒體訪問,以「改革陣痛」或者「改革前的黑暗期」寬解自己的聲望低落,如果她不能正視問題所在,欲期過了「改革元年」之後的「建設年」可能帶給她急挽狂瀾的力量,她大概會比她的支持者更失望。

李登輝的第一年,黑道參選蔚然成風,民進黨以「李連執政,通緝犯高坐議堂之上,貪官可以交保,登輝元年、人民哭了」企圖發動「罷免」,三年後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導火線「黑金」正始於這一年。陳水扁的第一年,才熬過扁連會核四停建再復工的重大政治爭議,同樣的,國民黨也差一點就動念要發動「罷免」。馬英九的第一年,同樣不好過,他碰上的是全球金融海嘯,七葷八素靠消費券熬過去。

三位前任民選總統或為凸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就職周年分別安排「親民活動」,陳水扁特別宣布五二0是「志工日」,除了掃街洗車,他特別探望因病住院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儘管還是化解不了前一年「扁連會」的「誤解」,此外,他也發表就職一周年「感言」,除了要在年底選舉後籌組「聯合政府」和「國會多數執政聯盟」,尋求朝野合作的最大空間,設立跨黨派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力拚經濟,更包括他希望親自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袖會議,期許「打開歷史新格局」、「共同締造兩岸領導人握手的一刻」;雖然上述「期許」全部落空(全國經濟會議的確召開,但顯然成效有限)。

馬英九陪小學生讀書之外,還舉行了中外兩場記者會,兩岸外交教育經濟肅貪與司法,幾乎無所不談。在兩岸外交上他端出想法也拿出成果,包括簽署國際人權兩公約,得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衛大會,一年時間就與對岸簽署了九個協議…,馬英九面對的比「罷免」好一點:嗆馬保台大遊行。

  2009年517「嗆馬保台大遊行」。(MiNe (sfmine79) /維基百科)
2009年517「嗆馬保台大遊行」。(MiNe (sfmine79) /維基百科)

蔡英文的沈默 不是第一次

回望前人,蔡英文的第一年,內政戰場直如「八方風雨」,外交兩岸則繳了白卷,若算是斷交撤館與參與不了國際組織活動,甚至得了負分,但她的處境其實比前人要好多了,陳水扁是少數執政,她是全面執政,而且碰到的是孱弱不堪、全無戰力、還正在改選黨主席中的國民黨,她卻在就職一周年選擇了沈默,是出於無奈還是勢所必然?

這不是蔡英文第一次選擇沈默。自去年五二0就職以來,除了國慶講話躲不掉之外,元旦祝詞取消、除夕談話取消,北京就等著她如何續答去年「未完成的答卷」,她僅在接受《聯合報》訪問時提出她的「兩岸三新論」,而去年就職還有的「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從此絕口不再提。有此一說,去年就職演說原以為已經取得兩岸默契,未料竟被打回票,站在蔡英文的立場,該給交待的是北京而不是她。

果若如此,蔡英文迴避或神隱都解決不了問題,她或許該檢討兩岸對話的管道和窗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把問題歸結為北京權力內爭,到底是不是正解?等待十九大到底等不等得到出頭天?蔡英文和她的國安團隊或許不能太樂觀。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在五月上旬於北京舉行的一場「中美關係與台海局勢」論壇中,以「小火慢燉,久久為功」,詮釋北京對台海議題(和平統一)的立場,話似乎和緩,實則強硬,他說:「台灣問題不是我們和美國討論的問題,而是美國必須遵循的問題,否則美國就甭想和我們在其他問題上,在國際全球化上進行配合。」他坦言確實受到美國影響,但中國愈來愈強之後,美國的影響會愈來愈弱,陳德銘的信心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信心,他在小火慢燉之後補了一句「不排除法理台獨給予陸方提前解決的機會」(地動山搖),又展現另一層「強硬的信心」。

處理兩岸關係 還需在野的助力

蔡英文就任一周年的外交處境,其實已經是「小火慢燉」的現在進行式,兩岸經濟又何嘗不是小火慢燉?而台灣除了「小火慢燉」和「地動山搖」兩端,還能有其他選擇嗎?蔡英文的沈默,沒有給出答案,她主動或被動地暫且進入小火被慢燉的處境,她還能迴避多久?小事大以智,爭取時間也是一種智慧,過去兩岸交手,台灣曾經相信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而隨著中國國力日強,台灣還能有此自信嗎?我們要用什麼創造源源不絕的自信的力量?

2014馬蘇會。(中央社提供)
2014馬蘇會。(中央社提供)

截至目前為止,沈默的蔡英文還沒有跡象會重蹈陳水扁烽火外交或不斷公投的路子,但北京對蔡英文的「檢視」並沒有太寬鬆,從去蔣、取消遙祭黃陵、祭奠鄭成功從中央降級為地方主辦、停辦抗戰八十周年紀念…,全部列為蔡英文「去中國化」的「小動作」,簡單講,蔡英文即使自居「中華民國法理派」,都不能取信於北京,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只有法理理性不夠還要有真實感情,從這個脈絡分析,蔡政府去蔣、清算國民黨愈徹底,北京對她的疑慮就愈深。

陳德銘說,「解決台灣問題」根本在中國大陸自身強大;處理兩岸關係,台灣也得要「自身強大」,朝野永遠南北拉鋸東西撕裂,談什麼「強大」?政府一句話,在野罵翻天,長此以往,台灣就真陷入朝野惡鬥萬劫不復。蔡英文要記取馬英九八年無法與在野政黨領袖對話,唯一一次對話還是在蘇貞昌擔任民進黨主席任內,可惜對話成了「鬥嘴鼓」。

政黨競爭是民主常態,但不能把「鬥爭」當常態,身為全民總統,蔡英文處理僵滯冷凝的兩岸關係,還需要在野的助力,就像馬英九推動兩岸關係,少了民進黨這塊拚圖,最終遭到強烈的反彈;五二0之後,國民黨也將產生新的主席,想一想,連戰不理陳水扁,陳水扁逮到機會還要前往探病,或許應該能給蔡英文一點啟發,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在轉型正義的大旗下,還得依憲依法而行,總不能留下民主台灣歷史進程中,最集權最獨裁的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