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畏懼的孤獨,其實是迷人的—專訪詩人羅智成

2020-05-09 09:30

? 人氣

5

劉曉頤:「我渴望∕背負著自己小小的文明∕在異國的街道和世界打交道∕那時我孤獨而完整∕∕但我更常∕背負著自己小小的異國∕在鬧市的各個角落∕和熟悉的事物擦肩而過」——〈夢中旅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師自比為孤獨旅者,聲聲呼喚永不消逝的「理想讀者」;您也愛好旅行,出版過旅遊攝影集《遠在咫尺》。請老師以詩的思考方式,分享您對旅行的更深廣定義。

羅智成:旅行是人類從事「心靈的新陳代謝」最終極的形式——懷抱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需要找尋特定的時空來實現。也許由於太過活躍的大腦和想像力,我的心靈旅行早早先於實際旅遊經驗。凡我所做過最壯闊的旅行都來自閱讀,從童年起,一本童畫書就可以讓我進行想像的旅行,之後,各式各樣的書,尤其人文歷史地理書籍,總能讓我流連忘返。高中時期,幼獅文藝出版的威爾杜蘭特《人類文明的故事》二十餘冊,更令我著迷。我每讀完一卷,就覺得自己前世應該是那個地方的人,想像力、心情完全投射在文字描寫的那個異時空中。回想起來,真是很過癮的時空之旅。

閱讀,被文字觸動,又因被觸動而激發出的想像、和想像所依據的更多知識……這組合太迷人了,讓我認定閱讀是最快樂的旅行,還可避免旅行可能的艱辛。當然,實際的旅行也有更好玩的地方,我在美國唸書時就花了很多時間在旅行,開車橫貫美國就來回了兩次,直線距離一趟就六千公里。去美國之前,我也常騎機車旅行,尤愛迷路的感覺,藉此不斷發現新的地方。北台灣很多產業道路都被我翻遍,有時還會無意間騎到人家後院或墳墓前,或被狗追;台灣多山,騎到特別的高度或角度時,會看到意想不到的壯闊風景。後來我創辦了當時最大的旅遊雜誌,旅行便成為更有意識進行的活動,但始終未刻意積極規劃,因那和我的性格不合。從旅行這件事,最可看出我性格中任性的部分。

本質上,旅行是一種對話:對於想去的地點有心理或知識上的準備,再藉由實踐去印證,才會有深刻、豐盛的感受,激發出內心的對話,反之,則可能錯過最關鍵的意義。我對於去掌握各種一瞬即逝的、難得的美感經驗具有相當的訓練與自信,常在別人沒預期的情境獲致珍貴的經驗。

6

劉曉頤:「時間並不理會我們的美好」——《寶寶之書》

「寶寶,一支蠟燭在自己的光焰裡睡著了。∕時間的搖籃輕輕地擺∕死亡輕輕地呼吸∕我們偷偷繞過它」—〈一支蠟燭在自己的光焰裡睡著了〉

作家波赫士曾說,若一概把「時間」說成「時空」,是對「時間」二字的不敬,而老師審慎用字,以「時空」二字定義自己的關注範疇,含時間與自然史雙重內涵;書寫,是您對時空特質的感性考察與體驗。請老師結合空間詩意,談談您對時間的解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