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不要霸凌記者,也不要霸凌官員

2020-03-19 07:2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對媒體質疑「營造假象」不悅。(盧逸峰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對媒體質疑「營造假象」不悅。(盧逸峰攝)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百,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全面戒備,即刻宣布全面管制邊境,除特案准許者,所有外籍人士暫緩入境到四月底,不分國籍入境者一律隔離十四天,在全民防疫進入最緊張關鍵期的時刻,發生官員與記者鬥嘴鼓的一場「茶壺裡的芝麻風暴」,叫人哭笑不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情的緣起是防疫指揮中心在十七日的記者會中,《中國時報》記者提問,直指政府「是否透過控制篩檢量來營造台灣尚未發展社區傳播(感染)的『假象』?」讓指揮官陳時中當場略顯不悅的回應:「有科學的證據在做這樣的疫調,這樣講對疫調人員不公平。」沒想到,這位提問記者遭到網友(或鍵盤手)撻伐,記者的主管網路見不平,敲鍵相助,在新聞群組中要求疾管署應該出面導正視聽;結果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主任李懷仁沒事「江湖插一刀」,在指揮中心記者會的網路直播中留言,「CDC(疾管署)辛苦了,被記者要求要一直貼文呼籲大家不要攻擊記者。」被該媒體指責為「帶風向,霸凌記者」,李懷仁則表示,他並未點名特定媒體或記者,只是對「小編」的工作量表達感謝而已。

這起「茶壺裡的芝麻風暴」,雖然丁點大,但仍可以做為媒體與政府互動的教材,特別是疫災尚無收束的跡象,長達兩個月一刻不能鬆懈的防疫官員還是不能喘口氣,做為輿論(防疫宣導)前線的媒體記者,同樣壓力沉重,類似「齟齬」難免還會再發生。

首先,媒體站在權力者的對立面,批判示警而非錦上添花,是民主國家的常態,記者能問什麼不能問什麼該怎麼問,都可以是學問,但就是不能限制記者防疫期間「只能順時中的問」,何況官員愈不讓問的問題愈要問,會讓官員動怒的問題更要問,這也是採訪的「技巧」之一,說不準官員一怒就爆出「內幕」。

這位被網友駡翻的記者提問確實直接又刺耳,因為她開口就質疑「以控制篩檢量營造假象」,雖然語後跟著是問號?然而,防疫之初最緊張的就是防堵社區感染的可能,歷任副署長包括葉金川、楊志良和疾管局長蘇益仁也對台灣是否已達社區感染有不同解讀。換言之,這個問題的確是民眾的疑慮,但他在沒有證據下直指「營造假象」,確實會讓陳時中為之氣結,一句話反擊「這樣對疫調人員不公平」,陳時中錯的是,記者提問不必關照是否對疫調人員公平不公平;陳時中對的是站穩「科學證據」的立場,沒有證據的質疑就有「指控」之嫌。

沒有證據記者就不能問了嗎?當然不!記者若圓滑些,只需在提問前加四個字「有人質疑」,讓他的問題是代質疑的人問,讓官員有辯解的機會,相對可以「營造貌似善意的假象」;但不論記者白目或圓滑,陳時中可以選擇答或不答,好好答或生氣的答,陳時中的選擇是略顯不悅的答,陳時中的不悅可以理解,理由很簡單,自成立防疫指揮中心以來,每天一定有一場記者會,疫情嚴峻時甚至一天兩場記者會,每次記者會一小時到兩小時半,從防疫措施到個案狀況,無不讓記者問到飽問到滿,這樣都能被質疑為「營造假象」,那防疫就沒有真相可言了。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