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被打亂的「低薪脫困」走勢

2020-02-21 07:30

? 人氣

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仍難估算,台灣打破低薪困境的時間可能因此要晚一年。(新華社)

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仍難估算,台灣打破低薪困境的時間可能因此要晚一年。(新華社)

行政院主計總處本周公布去年全年的薪資統計,結果是:即使政府宣傳經濟表現多好、蔡政府一直為勞工「加薪」,但實質薪資還是未突破「低薪困境」,那句月薪倒退N年的老話還是適用。不過,正面的看,依照趨勢,今年應可正式突破近20年的低薪困境─在武漢疫情發生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國內受雇員工的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 41883元,平均每月總薪資為53667元;但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每人每月為40842元,實質總薪資為52333元。雖然蔡政府曾以各種統計方式宣揚勞工薪資其實增加很多,甚至賴清德還曾經有勞工薪資破5萬元的說法,不過,外界標準的評估方式還是看經常性薪資─即所謂的月薪,所謂實質薪資倒退n年的說法,看的其實就是實質經常性薪資數字。

去年40842元的實質經常性薪資,較2003年的40922元,還是小小遜了80元,所以那句「實質薪資倒退16年」的話還是適用,台灣仍未能脫離低薪困境。

不過,要增加80元、突破困擾台灣近20年的低薪困境,今年應該是毫無懸念的可達標。因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可能較去年稍低,但台商回流的投資、戰後嬰兒潮退休的高峰、政策上每年持續提高最低工資,都被視為有利於整體薪資水準提升,在國內仍可望保持1%左右的低通膨情況下,今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要增加超過80元、突破2003年的40922元天險,幾乎可視為「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只是,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打亂突破低薪困境的路徑走勢,很可能讓今年無法達到突破困境的里程碑。

武漢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目前尚難預料,因為整體情勢仍在擴散發展中。以首季而言,中國的服務業幾乎一舉跌入蕭條,製造業雖然延後到2月10日才復工,目前來看復工不順,如摩根士丹利就估計春節假期離開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員中,已返回的不到40%,去年的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已返回。這個數字就可看出中國產業與經濟還處於低度開動狀況,連鴻海也承認「可能影響全年營收」。

國外法人以過去SARS的經驗,預估疫情可能讓中國經濟成長率減少一個百分點,這個預測是過於樂觀還是悲觀,目前仍無人知;萬一疫情持續難緩和,許多現金部位低的中小企業就可能無法支撐、出現倒閉潮,而製造業復工不順、中國對國外與內部交通仍持續處於「半中斷」狀態,都會讓供應鏈出問題,最嚴重則是「斷鏈」,這些都會讓整體經濟衝擊加深又擴散。

比較好的發展則是3月左右就是高峰期,過了疫情就下降,4、5月天氣漸熱也讓各地逐漸揮別疫情。如此下半年中國經濟可望回到正軌,上半年失去的生意(主要是服務業)是回不來了,即使有「壓抑後解放」而爆發出的消費,也不可能彌補失去的生意。但製造業則是可以在下半年加足馬力,補回一部份上半年失去的產能,如此全年經濟成長率猶可「追回」一部份。

對台灣而言,經濟受疫情衝擊的效應已出現,以觀光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算是重災區,旅行社、航空、遊覽車等大眾運輸、旅館、餐飲、甚至零售等,有些生產直接掉超過5成以上,有些已開始放無薪假、有些甚至直接就裁員因應,政府為此提出600億元的紓困計劃,官方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因此減少0.35-0.5個百分點。如果經濟情勢偏向低迷走勢,薪資水準不易成長,今年要突破實質經常性薪資40922元的關卡,難度就高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