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改變,來自一點一滴勇氣的累積

2014-05-15 05:49

? 人氣

多一點勇氣,憑自己的良心,每個人都可以是史諾登。(取自網路)

多一點勇氣,憑自己的良心,每個人都可以是史諾登。(取自網路)

他,還在逃亡;但是,由他所揭露的「機密」而建構的新聞報導,獲得2014普立茲獎;對比同樣因為揭密而遭捕的亞桑奇(維基解密)說「記者是讓他人冒風險而自己獲取聲名的人。」史諾登很明白離開了記者,他未必能竟其功,因此在普立茲獎頒布後聲明:「有一些僅靠個人良知無法改變的東西,自由媒體可以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的,媒體存在的價值就在用一點努力「改變些什麼」。和史諾登合作的記者格林華德新著《政府正在看著你》,完整還原從一封電子郵件開始的奇異揭發旅程。

相對於亞桑奇做為高段數的「駭客」,號召全球駭客侵入美國情報網站截取資訊,史諾登遭到「叛國」罪追捕的風險更高,畢竟他是任職於美國國安局的高技術正職人員,他如此直接而毫不猶疑地將經手資料暴露於陽光下,對美國政府如此振振有詞的「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嗤之以鼻,這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正確的認知:沒有一絲一毫的空間可以國家安全、國家利益之名,侵犯人民隱私、人民利益。尤其是如果政府的手段、行動完全非關國家安全,甚至只是經濟利益。

美國政府監聽的天羅地網,讓他們佔盡國際經貿和外交談判之利,被監聽的國家甚至也接受指導開發其監聽技術,史諾登洋洋灑灑列舉的國家名單中,台灣赫然在列,這不禁讓人苦笑,莫怪319兩顆子彈案發生時,台灣會有這麼一大群人指望美國老大哥「揭密」。

亞桑奇是駭客,是獨立網站;史諾登卻不折不扣是「深喉嚨」,但他不當深喉嚨,他要站在陽光下讓世人知道:「就是我。」他拒絕被定義;也拒絕選擇可能和政府合作而取得爆料的媒體,或者取得資料卻要與政府官員「會商」何者能登何者不能登,包括國際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他用「墮落」兩個字形容接受政府指導、並以政府肯定為榮的媒體,但華郵終究還是投入報導並與《衛報》同獲普立茲獎,華郵的蘿拉亦被格林華德視之為勇敢、睿智的夥伴。

或許這就是媒體獨立公正的永恆拉鋸。這很難不讓我聯想到當年「國安秘帳」案爆發時,台灣各媒體的表現,而「國安秘帳」比諸史諾登揭發的材料,何其微不足道,的確讓人唏噓慨嘆不已。

其實,吹哨者需要犧牲的勇氣,記者同樣要有無畏壓力的勇氣。

「即使最堅決的活躍份子往往也會陷入失敗主義。體制太強大,難以挑戰;正統根深柢固,難以撼動…,但是,決定我們要住在什麼樣的世界的,不是靠一小群菁英黑箱作業…推進人類思考、決策能力,正是吹哨揭弊、政治採訪報導、積極活動的目的。」格林華德在書末如是說。而我們都得找回可能被我們遺忘很久的那一點點勇氣。改變,往往就靠勇氣一丁點一丁點的累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