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鬥士林欣怡 張娟芬:沒有她就沒有廢死

2014-05-15 08:41

? 人氣

「如果廢死運動只能提一個名字的話,那應該是林欣怡。沒有我,廢死聯盟的聲音會小一點,就是少了我而已。但是,沒有林欣怡,就沒有廢死了。」這是作家張娟芬在〈炸彈爆炸之後〉文中,給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執行長林欣怡的評語,短短56字說明林欣怡的定位──廢死支持者心中的靈魂人物、死刑支持者眼中的箭靶。前者敬佩她一路撐來11年,抵擋住千夫所指,後者曾有網友在Yahoo奇摩知識家發問:她到底在想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很久遠的時光裡,林欣怡曾有截然不同的夢想。她13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小學,說過我想當清潔隊員,因為我覺得每個小螺絲釘都很重要。」考完大學填志願時,分數則大約是輔大社會系,若要填法律系,就是排序更後面的學校,所以當時與大家討論要不要填法律系?「結果家人說,當律師好人壞人都要辯護,你不行的。因為他們覺得我很有正義感,所以沒辦法幫壞人辯護。哈哈!哪知道現在的我,專門幫所謂的『壞人』。」

「幫壞人」?平反冤案是起始點

如何開始這份大眾眼中「幫壞人」的工作,林欣怡表示,大學以前對死刑都沒有特別的想法,真正深入思考死刑的契機則是1999年,她在司改會工作後沒多久,被同事帶去土城看守所,探望如今已無罪定讞的冤案「蘇建和案」3名嫌犯蘇建和、劉秉郎及莊林勳,「那時候有點訝異,他們只比我大一點點,可是在看守所裡面待了快10年!」林欣怡說,對她來說那是一個起始點,加上瞭解他們的案件,開始去想為什麼這樣就能判死刑?

林欣怡接著提到,「但對我影響最大的,是2000年9月盧正被執行死刑。那是司改會正在救援的案件,但那時明明民進黨開始執政,說朝廢死方向邁進,法務部長陳定南也表達對案件的關注,監察院更向法務部調查這個案件……在這樣的狀況下,監察院都要立案調查了,他居然還執行死刑,我們都非常震撼。」

「什麼都來不及了」死刑讓人一夜長大

林欣怡說:「我每次想到這個,都覺得那就是我更堅定『要做點事情』的時刻,因為以前你學什麼東西,辯論、社會學理論、瞭解司法改革,我覺得那就是理論,那都是『說』,可是那一天有種感覺是,大家一夜之間都突然長大了,你就知道什麼叫做死刑啊,你就是知道執行死刑之後,就完全沒有辦法回復了。前一天晚上大家還在想可以做些什麼事情的人,到了第2天,變成完全沒有辦法為他做任何事情……什麼都來不及了。」

林欣怡也記得很清楚,她成為廢死聯盟執行長後,盧正的姊姊盧萍對她說,她不太確定是否支持廢除死刑,因為有時會想到陳進興那樣的人,可是她只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你們更早出現,2000年就停止執行死刑,我弟弟還有機會啊!」林欣怡說,這句話當時讓她起了雞皮疙瘩,因為大家總是忍不住想「如果還可以更努力」、「如果還可以更早做什麼事情」,或許誰誰誰還有機會?可是就像4月29日這波死刑執行一樣,極可能是冤案的杜氏兄弟,也已經沒有機會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