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路過重南書店街

2014-04-24 05:51

? 人氣

重南路書店街書香不再,讓人唏噓。(取自台北市觀傳局台北旅遊網)

重南路書店街書香不再,讓人唏噓。(取自台北市觀傳局台北旅遊網)

我每個月總會有一、兩次到台北市衡陽路、桃源街一帶用餐,去的路線不一,視吃飯前的「行止」而定,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不同走法。回來的路線則較固定,從中山堂地下停車場出來,習慣從延平南路、衡陽路右轉中華路,直走北門,穿過火車站前的地下道,從忠孝東路接八德路回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門口的台北郵局是日治時期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折衷型主義建築,外型極為壯觀、也極具親切感,我年少時代在台北市區幌蕩,縱使不買郵票,無信可寄,也喜歡悠閒自在地穿過郵局內部廊道,看著辦「郵政」的人們。台北郵局現已成為國定古蹟,前一陣子正在整修,佈滿鷹架、綠色護網,像動了ㄧ場大手術、面目模糊的人,讓我心情一陣鬱悶。

這天晚上在桃源街吃完牛肉麵,沿著中華路,到漢口街時,靈機一動,改右轉直走,就是不想再看到落魄的郵局。車子穿過延平南路、博愛路到重慶南路口,迎面就看到「三角窗」那棟門面嵌著「台灣商務印書館」大字的建築物,有如看見久未謀面的老友般溫馨。然而,再一眨眼,一樓店面怎麼變服裝行?裡面賣的是每件兩百元上下的衣服,它的擺設與具百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格格不入,原來堂而皇之的建築物,變成夜市的一部分,人文氣質頓失,連街景都顯得淒涼。

重慶南路一段以前書局、出版社林立,雖雜有飯館、銀行等各行各業,但百餘家書店「結市」,使得書店街自然形成。除了一般「圖書總匯」的店家,最重要的是幾家具歷史悠久,由名家主持的大書店。站在忠孝西路口的重慶南路上,往二段方面看過去,右邊有台灣省教育廳附設的台灣書店、遠東圖書公司、中華書店、正中書局……,左邊則有台灣商務印書館、五洲出版社、世界書局、東方出版社……,後來三民書局也出現了。其中成立於一八九五年、原名台灣書籍株式會社的台灣書店,以及一九四五年從新高堂舊址改建的東方出版社,都是日治時期即已存在的老書店。

我在大學唸書的年代,台灣還在戒嚴,白色恐怖的陰影猶在。許多書局翻印當代中國文史哲出版品,包括點校本與注釋本,可能因老闆、主編的黨政關係特佳,可以讓「有關單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還是有所顧忌。「陷匪區」學者、作家的著作,常以「編輯部」或另取名號。例如商務印書館出版鄭振鐸的《中國俗文學史》,把作者改成鄭篤,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的《中國近世戲曲史》中譯者王古魯變成王吉盧,中華書局翻版《斯坦因西域考古記》,譯者向達改稱向逵,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則改名為《中國文學發達史》、作者署名「編輯部」。

以往我來重慶南路多購買大書店的本版書,最常去的是台灣商務、中華與世界,花的錢也最多。這三家書局都創辦於民國初年,大本營皆在上海。商務出版的大部頭書籍除了買不動的四庫全書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其餘諸如四備叢刊,中國文化史叢書或小開本的人人文庫,都可零星購買。在中華書局常挑選據武英殿本校刊的四部備要,大一暑假(1968)還以六百元「大鈔」買了上下冊《辭海》,當時有點心痛,卻一用就是四十幾年,後雖購買新版《辭海》,但這部舊書一直伴隨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