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香港的「蘋果」思維

2014-02-24 09:49

? 人氣

「蘋果思維」是好是壞?圖為香港蘋果日報網頁。

「蘋果思維」是好是壞?圖為香港蘋果日報網頁。

上世紀六十年代,賣水果的攤販,把美國蘋果標示為「地哩蛇果」,所以那時的香港人,去買蘋果都說成是「給我一個『地哩』蛇果」,以為蘋果是叫做蛇果,而美國來的品種則是「地哩」的牌子。卻不知道,水果販並不是這層意思,而是認為蘋果美味,是外國人口中的delicious,就把它用廣東話譯為「地哩蛇」的果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世紀九十年代,香港一份稱為「蘋果」的報紙創刊,剛開始以低價和彩色印刷優良,以及狗仔隊跟蹤名人的誇張報導來促銷,大獲成功。但是,由於後來的報導,常犯上作假和過份渲染的毛病,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後,逐漸受到讀者的唾棄,報份愈來愈少。但「蘋果」在網上的動新聞,卻異軍突起,點撃率稱雄。

不過,動新聞的報導是否是新聞報導卻受到質疑,因為報導一個車禍垂危者的新聞,竟然可以用圖像畫出被報導者眼中所見的最後景象,都為新聞工作者詬病,但動新聞的解釋說,這樣可以彌補讀者的想像空間。

二十一世紀的另一個蘋果,就是「蘋果」智能手機,甫推出即受追捧,讓青年人著迷。

蘋果,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人人都知道是指夏娃受誘而吃的水果。九十年代到跨世紀時,港人口中的蘋果,絕大多數是指那份生果報。而如今港人口中的蘋果,則指智能手機。

港人的思維,也受著這樣的那樣的蘋果左右著。起先是誤會英文的含義,說話時英語粵語夾雜,英文表達更甚於中文。繼而受八卦、誇大及虛假的新聞影響,以不求真實的事件,當成話題,令港人不再講究新聞的品質。然後是智能手機看新聞取代了紙張印刷的閱讀,留言和抹黑在手機上盛傳,沒有人問真實正確與否,只求速度和過癮,一窩蜂地加入那個令自己感覺爽快的行列。

最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報紙帶給香港市民的印象,是八卦的,是過份渲染誇張的,是很多踩在道德邊線上的,是有些違反新聞道德的,更有時是作假的,但是市民還是忍不住去追看。不但如此,連思維的路線,也朝這樣的脈絡去進行。比如新聞是作假的,但傳媒的從業員,不經查證就據以評撃假新聞報導中那個被作出來的對象。就算事後發現真相並非如此,卻連句道歉的話也不說。反正罵了就是罵了,可以用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來作辯解,就是對新聞道德和倫理置之不顧。

年輕人都有這樣的「蘋果」思維,成為新聞的一種文化,未來的新聞世界亂成什麼模樣,就只有天曉得了。

*作者為香港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