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全觀點:從UBER事件與TRF風暴談一行為一處罰觀念

2017-01-25 07:00

? 人氣

7月11日計程車停滿濟南路,抗議Uber違法。甘岱民攝

7月11日計程車停滿濟南路,抗議Uber違法。甘岱民攝

多家銀行不當銷售TRF衍生性金融商品,造成TRF金融風暴,金管會為此開罰多次。不過,裁罰金額與銀行不當銷售TRF業務的高額獲利,顯不成比例,以致於多位立法委員連署提案,並要求金管會提出不當銷售TRF之「一行為一罰」相關報告。最近,政府對UBER如火如荼的裁罰態度,也是一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UBER.優步(美聯社)
UBER.優步(美聯社)

立法院通過《公路法》第77條的修正,對未經核准申請,經營汽車運輸業者論以新台幣10萬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外界稱為「UBER」條款。主管機關宣示將採取「一行為一罰」的強硬執法,新法上路二週,據稱攔查取締近五十件違規車輛,後續累計裁罰金額可能上看天價,政府期待透過重罰要求UBER公司依規定申請登記。實際上,此「一行為一罰」的執法精神,並非「UBER事件」所獨有,行政罰領域都適用。行政罰法第25條規定:「數行為違反同一或不同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者,分別處罰之。」

20170109-台北市交通一景,圖為忠孝橋、環河快速道路。(盧逸峰攝)
台北市交通一景,圖為忠孝橋、環河快速道路。(盧逸峰攝)

不過,關於行政罰所謂「行為次數」的認定,有時引起爭議。多年前的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曾提及,針對汽車駕駛人,違規將車輛停放在禁止停車區達14個小時,因為道交條例相關子法有所謂「2小時連續舉發」的規定,以至於駕駛人雖然只違停一次,卻收到了好幾張罰單,相關子法雖遭到大法官認定有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但並未直接宣告無效,形同亦肯認若要達成行政目的,透過切割行為數來連續處罰的行政手段是可行的。然而,也有認為客觀上多次行為若評價為一個「集合概念的行為」,就只能論以一次行為來處罰。舉例來說,去年最高行政法院有一個聯席決議,內容是針對有一個沒有藥商執照的當事人,多次透過多家電視台廣告其商品,遭到主管機關認定每播出一次廣告,就應該裁罰一次,結果共論以幾十次行為,罰了1千多萬元,之後鬧到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如此處罰方式過重,違反憲法比例原則和一行為不二罰的概念。雖然廣告在不同家電視台播出很多次,整體來說被認為是一個不法行為,只能罰一次;但是,這種廣告型態行為的個案認定,目前看來,UBER事件並不適用。

Uber優步(AP)
Uber優步(AP)

這次UBER事件,主管機關將比照《道交條例》的概念,認定每有一個替UBER開車的駕駛違規,就算UBER的一個行為。再回頭檢視TRF風暴的類似案例,多家銀行近年來陸陸續續向許多客戶不當銷售TRF,此類金融違紀事件,金管會過往都是「一次性統包式裁罰」,不管銷售幾家客戶,都是裁罰一次,難道沒有違反行政罰法前述規定嗎?金管會若初始就嚴格執行「一行為一罰」的政策,或許今天就不會發生這麼大的TRF風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