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近代中國兵工科技教育的先驅者

2019-10-27 07:10

? 人氣

1904年(清光緒30年)1月;清政府練兵處在北京設立「測繪學堂」,1907年陸軍部成立後(由練兵處與兵部合併)改稱為「京師陸軍測繪學堂」,開設──三角、地形、製圖三個專業課程,教授近代以軍事運用為主的測繪技術(軍事地形學)。隨著軍事需求日增,有一度曾一省一校設立,經訓練與考評合格後,方賦予測量師證書。後因戰亂、國家財政及科技日新月益等因素,不再以大量人力方式作業。因此,其人力需求減少,學校數目日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國成立後,原「京師測繪學堂」改組易名為「中央陸軍測量學校」。1927年(民國16年)因經費困難停辦。北伐勝利後,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1931年(民國20年)春,在南京大石橋重建「測量學校」,並將校名更改為「中央陸地測量學校」,設「三角」、「地形」、「航測」和「製圖」4個專業科系。復校初期分──尋常科(專科)、特科,不久再增設簡易科。尋常科修業年限為3年,簡易科則為1年半。抗戰爆發後,「中央陸地測量學校」先遷長沙(1937年/民國26年8月)。隔年(1938年/民國27年)5月再遷廣西桂林。1939年(民國28年)三遷貴州鎮寧,後與廣州測量學校合併。1943年(民國32年),學校遷至貴陽。隔年(1944年/民國33年)再遷至北碚澄江鎮(今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這段時期「測量學校」的學制分為──大學部與訓練班兩部。抗戰勝利後,1945年(民國34年)3月1日更名為「中央測量學校」。1947年(民國36年)7月,由四川遷江蘇蘇州青陽地,並改制為「測量學校」,直隸國防部,大學部設──「大地」、「地形」、「航測」、「製圖」及「儀器製造」等五個學系。後因國共內戰加劇,1949年(民國38年)春,「測量學校」先遷廣州深井。7月,再遷臺灣花蓮--即今「國立花蓮高級中學」的校址。1950年(民國39年)5月,奉令改隸聯勤總部。1952年(民國41年)10月,遷校於臺中後火車站振興路一帶(臺中市振興路178號)。當年,「測量學校」共設有:「大地測量學系」、「地形測量學系」、「航空測量學系」、「製圖學系」四個學系。1969年(民國58年)3月,奉令與「陸軍理工學院」及「海軍工程學院」合併為「中正理工學院」。併校後,原「測量學校」四學系合併為:「測量工程學系(測量系)」,下設──「大地」、「地形」、「航測」及「製圖」等四組。1988年(民國77年)7月,系更名為:「測繪工程學系」,下設──「大地測量」、「地圖編印」、「航測及遙測」等三組。2006年(民國95年)9月1日為集中教育資源及整合師資與行政人力,將「測繪工程學系」、「應用物理學系氣象組」、「軍事工程學系」及「軍事工程研究所」,整合為「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並下轄──「空間科學組」、「大氣科學組」與「軍事工程組」,分別辦理大學部與碩士班教育。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