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近代中國兵工科技教育的先驅者

2019-10-27 07:10

? 人氣

(註十一)陸軍機械化學校(簡稱機校)前身為陸軍交輜學校,成立於1936年(民國25年)3月1日,此後因抗戰爆發而不斷遷移校址。1937年(民國26年)11月遷校至湖南長沙,1938年(民國27年)7月更名為「陸軍機械化學校」,同年10月遷至廣西,1940年(民國29年)9月遷至湖南洪江,當時為了保密,對外稱為「(洪江)精是學校」,學生則暱稱為:「(洪江)精是大學」,這校名來自校訓──「事實求是,精益求精」。1944年(民國33年)6月遷至四川潼南,1946年(民國35年)5月遷至江蘇徐州復校,1947年(民國36年)5月1日改名為陸軍裝甲兵學校(簡稱裝校),1948年(民國37年)11月遷至上海。1949年(民國38年)3月遷至臺灣臺中西屯,1952年(民國41年)2月遷至清泉崗,1964年(民國53年)9月遷至臺灣新竹縣湖口鄉長嶺村現址。1969年(民國58年)12月16日,再改編為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裝訓部)暨裝甲兵學校,單位主官為指揮官兼校長(少將)。陸軍機械化學校總共招收訓練畢業7期學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見──中文《維基百科》之【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8%E8%BB%8D%E8%A3%9D%E7%94%B2%E5%85%B5%E8%A8%93%E7%B7%B4%E6%8C%87%E6%8F%AE%E9%83%A8)。

(註十二)參見──陸軍後勤訓練中心:《漢陽薪傳百年榮耀紀念專輯》,p38。
另在「中國材料學學會」2012年(民國101年)2月出刊的第23期電子報中對於車輛系的創設記載則是──「車輛系(現為「車輛及運輸工程組」)之前身為「陸軍機械化學校」之「戰車工程研究班」,併入之初改名為──「戰車工程學系」(1948年/民國37年),(1952年/民國41年)再更名為「車輛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之後與「兵器工程學系」、「造船工程學系」三系整合為「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之「車輛及運輸工程組」。
不過在《陸軍後勤史(兵工之部)》這書中的記則稍有不同,當時兵工工程學院之大學部內設有──造兵、應化、戰車三三個學系;與新設立之──兵工勤務組、化學兵組、及附設之軍官訓練班,同為四個施教單位。

參見──《陸軍後勤史(兵工之部)》(陸軍總部/現為陸軍司令部,民國49年出版),p45~46。

(註十三)參見--陳葭元:《兵工學校的創始和演變》(https://m.xuite.net/blog/laubin93club/twblog/143716690/原載於世界日報//2004年11月14日)。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