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導斌專欄:大陸農民還是赤貧

2016-08-28 06:50

? 人氣

中國老農民一年的收支,究竟是多少?(取自網路)

中國老農民一年的收支,究竟是多少?(取自網路)

2016年5月1日小長假,筆者順便到湖北省京山縣永隆鎮新旗村作了個簡單調查。調查對像是一對老兩口,爹爹1943年出生,73歲,婆婆1947年出生,69歲。2位老人修了一輩子地球,育有5女1男,如今已經是兒孫滿堂,只是兒女們要麼讀書後進城工作,要麼外出打工,目前只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外孫在身邊,因其父母在廣東謀生,無法照顧到孩子讀書,只好托付給外公外婆照管。
 
新旗村周邊一帶原是湖區,上世紀大規模圍湖造田,造就數萬畝一馬平川的農田,由於地處亞熱帶,陽光雨水充足,適合種植棉花,政府當年從異地遷來大批農民,專業種棉。這裡完全是新建的農村,政府要「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實行統一規劃,4排青磚瓦房,整齊劃一,一門一戶,共有2進,前面住人,後面做飯和存放家具,不許養豬養雞,也就沒有養雞鴨豬牛之類的副業,只有點菜地,自家的蔬菜不必買,魚肉豆制品則必須買。在那個年代,這裡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如今,4、50年過去,多半瓦房改建成了2、3層小洋樓,相形之下,昔日整齊美觀的青磚瓦房顯得破陋不堪,即使是樓房,住戶也大多人去樓空,青壯年幾乎全部外出打工。不過,這裡到底是良田,即使多數農民外出,一眼望去,卻看不到一塊田被拋荒,一個組(村下面的最低行政建制)僅有10幾人留下來,雖然多是老弱病殘,仍然把外出者留下來的田給種著。由於種棉花的田間管理特別耗工,加上棉花價格下跌,已經很少有人還種植棉花,夏季大多改種黃豆,冬天則種小麥。
中國農村老人
中國農村的寫景—沒有年輕人。(取自網路)

2位老人耕種的農田實際面積7.5畝(按4.86畝發財政補助),全年只種小麥、黃豆2季。下面是我跟2位老人,加上一位50多歲的鄰居一起合計的收支情況:

一、小麥收成

(1)收成:年成好,收700-800斤/畝,每斤價格高低不一定,去年(2015年)9角2,今年說只7角幾到8角。以平均年景估算,560元/畝,4200元。
 
(2)成本:
1、種子,30元/畝,7.5畝共需225斤,價4元/斤,得900元。
2、播種,機械播種,價格50元/畝,得375元。
3、肥料,下一次肥得5袋,價格160/袋,得800元。
4、打藥,一次得100元左右,打3次藥,得300元。
5、收割,機械收割,價格50元/畝,得375元。
5項總成本2750元。
 
(3)小麥全年實際收益:
種一季小麥,7.5畝的總收益:收成減去成本:4200-2750=1450元。

二、黃豆收成

(1)收成:好年成可以多收點,差年成最少只收300斤,以一般年成500斤/畝平均計算,價格2元/斤,1000元/畝,7.5畝就是7500元。
 
(2)成本:
1、種子,4元/斤,18斤/畝,一畝田得72元,7.5畝共得540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