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禁不起轉型的痛苦而瓦解:《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選摘(2)

2019-07-14 05:10

? 人氣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何以中、東歐國家走向民主化改革浪潮時,步調不一,但總算開花結果?何以蘇聯這個紅色帝國擁有那麼豐富資源,又能在戰後東西方冷戰之際,發號施令,但竟然經不起轉型的痛苦栽跟頭,而告瓦解?《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這本書,基本上對上列問題已找出客觀的解答。在此,謹就這個紅色帝國縱橫半個世紀之後宣告落幕,其前因後果可歸納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就外在國際環境來看,自1950年代中期以來,以計劃經濟為導向的蘇聯、東歐國家才開始體認到,其經濟成長已遠不如以自由市場經濟為導向的西方集團。僅僅在數年內,東西方兩大經濟體系—歐洲共同體和經互會孰優孰劣,勝負立判。代表社會主義一方的蘇聯不但無能為力加以改善,還企圖從中、東歐小國謀取利益。當中、東歐國家看出蘇聯老大哥不懷好意,乃痛下必須自求多福的決心。從1950年代起爆發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莫斯科也束手無策,最終阻擾皆以失敗收場。

其次,在共產黨政權統治下的國家內,人民普遍有不同程度的「三信」危機心態。以當年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歷史發展為例,即可看出共產黨的真面目,佔有比例頗高的共產黨員幾乎都患有「信任危機」、「信仰危機」和「信心危機」等三種疑難雜症。不是對共產主義的崇拜一知半解;就是對共產黨的信仰,過於天真,乃求自保為先;至於「信心危機」,黨員明知集權的社會主義不具有改造性,反而麻木未醒,任由共產黨擺布。簡而言之,「蘇東波」(蘇聯、東歐改革波潮)之所以那麼戲劇性收場,除了中產階級的興起外,完全歸功於國際資訊快速流通,無論質與量都足以改變人類習以為常的舊思維,共產政權統治者即使刻意在社會橫加重重障礙,也難逃一劫,而遭穿透。

總體觀察東歐的變革,雖然各國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和改革模式各有所本,不盡相同,但仍可發現某些通則命題:

第一、集權的社會主義體制不可改造性:

如前所述,實踐是檢驗體制可行性不可或缺的準則,從東歐各國的實證經驗即可找到明確證據,證明「社會主義體制的不可改造性」。從1950年代南斯拉夫試行甚引世人側目的「市場社會主義」,1960年代匈牙利推行務實的「新經濟機制」改革模式,也一度受到西方國家矚目;乃至1980年代中期,以「新思維」改變戰後東西方冷戰關係的蘇聯新一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試圖「改造」社會主義,來挽救蘇聯經濟停滯沉疴,以及東歐各國也曾先後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均告失敗;戈巴契夫甚至被他們掀起的劃時代改革浪潮所推倒,凡此事實不就說明社會主義體制的不可改造性,唯有全盤搬進西方的政經制度,始能帶動東歐的生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