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光影玉人來:甄珍口述傳記《真情真意》選摘(1)

2019-06-25 05:10

? 人氣

我初中讀的是古亭女中。那時放學總喜歡往反方向走,從泉州街到南海路到牯嶺街,這樣我就可以經過國聯電影公司,那個李翰祥導演建得風風火火的地方。我每次假裝路過,伸著腦袋往大門裡看一眼,期待能看到銀幕上報紙上的人物。那一天,我就看到了甄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影迷、粉絲。電影幾乎是唯一的國民娛樂,比流行歌曲還深入人心。像我這種家庭單純、過得呆頭呆腦的女學生,看到明星一次,可以映在腦海中回味好幾天,以至數十年過去,歷歷在目彷彿昨日,清楚的記得那個紮著馬尾、站在門口,有銀鈴般笑聲的小女孩甄珍,那麼驚人的靈秀之氣。

怪不得李翰祥大舉招考明星,人海中就挑了她。從三千七百多名應徵者中,就挑了唯一的一位。李大導演當年在台灣算得上家喻戶曉,他拍的《貂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部部風靡大街小巷,似乎每個人都會哼上那麼一兩段。後來他和邵氏東主爆出合約糾紛,從香港出走到台灣,就憑他在台灣的知名度,雄心大志的要建大片廠,與香港影壇一別苗頭。首先大張旗鼓的建立電影公司,自己簽約培養明星,自己出宣傳雜誌,儼然就是另一個邵氏或電懋片廠的翻版,母模板就是美國的八大片廠。

國聯簽約數十個演員(其中還包括當時叫做康凱的秦漢),開始造星運動,首先推出的就是「國聯五鳳」,成員是江青、汪玲、鈕方雨、李登惠,小鳳就是甄珍。我們小時候生活實在太單調了,讀書看電影看電視,剩下就是讀報紙看雜誌了。《南國電影》、《國際電影》、《國聯電影》,電影雜誌五花八門。雜誌比教科書容易滲透腦海,國聯五鳳來歷到我們口中簡直如數家珍。江青、汪玲來自香港(後來才知道她們是來自大陸),鈕方雨是大鵬劇校的花旦(小時候常看到她在台視演《拾玉鐲》這類平劇劇碼),李登惠是福州戲的坤角,甄珍則是唯一從數千人中公開招考來的。其實這也沒什麼懸念,她當年那股靈秀嬌憨之氣,在任何人群中都會招人眼球,何況她還有一個滿映明星美人胚子的媽媽張鳳琴(藝名張鳳),用現在的話來說叫「星二代」。

可能因為李翰祥名聲太大,過去電影又太令人印象深刻,像《兒女英雄傳》、《後門》、《倩女幽魂》、《楊貴妃》、《武則天》、《一毛錢》到今天看都絕不褪色,如此豐富了我們渴望故事的少年時代,我覺得我們那一代的觀眾對國聯電影是充滿信仰和忠誠的。國聯繼《七仙女》票房打敗邵氏版後,再接再厲以電影《狀元及第》獲當年國片賣座冠軍,使李翰祥對邵氏出了一口悶氣,但是做一個片廠需要量產,出品電影一多水準就參差不平了。我們觀眾卻一如既往的什麼國聯電影都追,沒有什麼標準,也不發表好片爛片的意見。基本態度挺鄉愿的,好看的記在心裡,不好看的就漸漸遺忘。國聯電影出品還真不少,好的有《冬暖》、《幾度夕陽紅》、《破曉時分》,混亂甚至不知所云的也有《塔裡的女人》、《黑牛與白牛》、《遠山含笑》、《明月幾時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