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社會來說,考上東京大學被視為取得通往成功巔峰的門票。然而一場針對東大畢業生真實人生的大規模調查,卻打破了這個長久以來的「東大神話」。東大教授本田由紀的研究顯示,即使擁有日本最強的學歷,包括父母的出身與學歷、自己畢業的高中、甚至是性別,這些因素依然像一道道無形的枷鎖,持續影響東大畢業生的收入與職業生涯,深刻反映出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結構性不平等。
「東大畢業生」(東大卒)——這個詞彙,在日本社會中不僅代表著頂尖的智慧,更被視為菁英階級的保證。然而,在這層耀眼光環的背後,他們真實的人生軌跡究竟如何?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缺乏系統性的實證研究。東京大學本田由紀教授在其新書《「東大卒」的研究》中,為這個謎題提供了開創性的答案。這項研究是首次針對東大畢業生進行的大規模社會調查,本田由紀於2022年底至2023年初,向約6萬名校友發出問卷,並獲得2437份有效回答。其結果不僅顛覆了外界想像,更在日本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研究的核心發現令人震驚:即便是在東大畢業生這個菁英群體內部,依然存在著清晰可見的「格差」(差距)。
第一道枷鎖:無法被學歷完全改寫的「出身」
許多人相信,只要考上東京大學,就能將過去的一切歸零,憑藉個人努力開創全新的未來。然而,本田教授的研究數據無情地指出,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研究發現,畢業生的收入與其家庭背景有著顯著的關聯。其中,父母雙方都不是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代大學生」,其平均收入明顯低於那些父母也是高學歷的同儕。此外,畢業於學費高昂的私立或國立明星高中(如日本知名的開成、灘校等)的畢業生,也比來自一般公立高中的畢業生,在職場上有更好的收入表現。
「這證明了大學入學前的條件,會像一隻很長的手,持續伸進他們畢業後的人生。」本田教授接受《每日新聞》專訪時強調。「即便是『東大卒』的學歷,並未強大到足以完全改寫一個人的出身背景。」
這個發現,為日本近年來熱議的「親ガチャ」(直譯「父母扭蛋」,意指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出身如同抽扭蛋一樣靠運氣)現象,提供了最強而有力的學術佐證。它顯示出,家庭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本與社會網絡,其影響力之深遠,就連日本最高學府的光環也難以完全消除。
第二道枷鎖:「家族引力」下的女性困境
這次研究的另一個重大發現,是東大畢業生內部鮮明的性別差距。
在日本社會,常有「女人讀東大會嫁不出去」的陳腐偏見。但數據首先打破了這個迷思:東大畢業的女性,實際上比日本一般大學畢業的女性,擁有更高的結婚率與生育率。
然而真正的問題發生在婚後。本田教授指出,日本女性普遍被期待承擔主要的家庭照顧責任(包含育兒與長輩照護),她將這種社會壓力稱為「家族的引力」。這股強大的力量,同樣作用在東大畢業的菁英女性身上,顯著地拉低了她們的收入與職涯發展,這種現象在30多歲的育兒階段最為嚴重。
數據呈現出一個矛盾而真實的狀況:若與日本社會整體相比,東大畢業女性的收入和職位,無疑仍處於非常優越的位置,甚至高於日本一般大學畢業的男性。但是,一旦將比較範圍縮小到「東大畢業生」這個同質群體內,她們與男性同學之間的差距便清晰浮現。
「大家可能以為,只要是東大畢業的女性,就能在職場上與男性並駕齊驅,但現實並非如此。」本田教授如是說。
歷史的根源:「為男性而設」的成功階梯
東大內部的結構性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本田教授認為,根源在於東京大學自創校近150年來,始終扮演著「『男性的』立身出世之場」(為男性打造的功成名就的舞台)。 (相關報導: BBC大哉問:從伊朗、阿富汗到伊拉克,美國的軍事干預真的有效嗎? | 更多文章 )
長久以來,東大的女學生比例一直在20%左右的低點徘徊,儘管校方近年推出各種措施希望吸引更多女學生就讀,但成效依然有限。這背後反映的是整個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性別分工思維:「賺錢養家、追求社會地位是男性的事,女性則應守護家庭。」這種無所不在的偏見,不僅影響了頂尖大學的學生組成,更持續在女性進入職場後,為她們的發展設下重重阻礙。本田教授的研究,也映照出整個日本社會在邁向真正平等的道路上,依然面臨著多麼艱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