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創始黨員、黨外時期以「街頭小霸王」稱號震懾政壇的林正杰,於3日因病與世長辭,享壽73歲。這位昔日與陳水扁、謝長廷並列為「黨外三劍客」的風雲人物,其後半生迥異於昔日戰友的政治軌跡及在重大社會議題上的鮮明立場。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更在其臉書專頁發文悼念,拋出「會不會有一種可能,變的是他所處的環境。

蘇俊賓回憶,林正杰早期在台北市議會與陳水扁、謝長廷齊名,以其犀利問政風格,在黨外的聲望曾一度達到頂峰。另外兩位逐漸成為民進黨的要角,甚至都當到總統、院長卸任了。林正杰選擇了另外一條路,追尋他認同的價值。
「很多人說,他一直在變,換了政黨,也換了角色。」蘇俊賓在文中寫道,「我在想,在這個政黨的主流價值彈性很大的年代,會不會有一種可能,變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而他,一直都沒有變。」
蘇俊賓提到,在記憶中林正杰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並非全然是政治場域的衝撞,反倒是1994年發生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觀音不要走」運動。這場被蘇俊賓形容為「台灣少數的公共空間、藝術,和不同宗教之間價值的重大拉扯」的事件中,林正杰與昭慧法師等人為保留藝術家楊英風所創作的觀音像,不惜在公園內絕食靜坐抗議,展現了其強悍的行動力與對特定價值的堅持。
林正杰的一生橫跨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鍵年代,其所作所為充滿話題與爭議,功過是非或許難以簡單論定。蘇俊賓的悼文及其拋出的深刻提問,無疑為公眾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這位「非典型」政治人物及其所處複雜時代的契機。他的「價值追尋之路」究竟通往何方,其內心的「變」與「不變」之間的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歷史與後人持續思索與評價。 (相關報導: 軍公教反年改上街頭「林正杰幫站台」!李來希悼街頭小霸王:一路替我們發聲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