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空氣監測數據真的有造假嗎?

2019-03-12 07:10

? 人氣

圖左到右:台灣健康空氣品質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立委徐永明、立委王育敏、台灣健康空氣品質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照片由台健空盟提供).jpg

圖左到右:台灣健康空氣品質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立委徐永明、立委王育敏、台灣健康空氣品質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照片由台健空盟提供).jpg

空氣監測數據是民眾得知空氣品質的管道,也是政府改善空品的依據,務必確保監測數據無誤,並足以反映正確的空氣品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周立委跟環團舉行記者會,指環保署空氣監測數據造假。環保署隨後也舉行記者會,指環團誤導民眾。到底誰說的對?還有許多疑點需要進一步辯證。

目前全國有76個空氣品質測站,是24小時自動連續監測儀器,主要監測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0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以及碳氫化合物等汙染物。

每一種汙染物,每1小時產生一筆數據自動回傳,即時呈現空氣品質,並做其他相關統計。環保團體這次提出討論的只有PM2.5這項數值。

爭執一:數據缺值比例是否合理?

由於測站是自動連續監測,監測過程會受到干擾,包括儀器故障、溫度異常、停跳電、或維修等等。因此,數據會經過三道檢核程序,包括儀器除錯(以#註記)、程式篩選(以*註記)、人工確認(以x註記)。統計時會扣除這些註記。

至於註記原則,儀器除錯是指每小時採樣未滿45分鐘,儀器就會自動註記。程式檢核,例如連續數據差異太大,會提醒這筆數據可能有問題,然後再經人工檢核決定是否註記。這些註記並沒有消失,所有數據都可以查得到。

另外,我國從2011年開始將PM2.5納入空氣品質統計,環保署採用國際慣用的標準方法,另用手動方法校正PM2.5濃度。經校正後的數值如低於偵測極限2微克則扣除,註記為ND,另外偵測無數據則註記NA。

20190311-SMG0034-E01-朱淑娟專欄_近3年自動測站總時數及註記時數
20190311-SMG0034-E01-朱淑娟專欄_近3年自動測站總時數及註記時數

環團跟環保署爭執的第一點就是:數據缺值是否太多、手動校正是否合理?

雙方提供的數據有一點出入,但差異不大,就以環保署的數據來看這三年來的數據缺值及比例(如表)。環團指每年近4萬筆數值消失,看起來很多,但近三年所佔比例是7.0%、5.3%、6.3%,爭執重點應該是,這個缺值比例是否合理?

另外環團質疑ND數據太多,但會因手工校正而低於2微克的,通常都是較低的數值,而且兩者都有公布,有沒有美化數據很容易比對。不過環團指美國現在的即時監測、手動校正已經趨於1:1,關於這點則可以再提出辯證。

爭執二:高值之後的數據就消失嗎?

環團質疑環保署造假數據的第二點是「有些站常在pm2.5飆高後,下一小時就進入設備維護,把高值拿掉。例如台北市中山站,69微克無效、52微克就有效,不知道基準是什麼?」

但全部都是這樣嗎?以2016年2月6日為例,24筆數據從60~121微克,只有一筆註銷,就是最低的那筆60微克,其餘23筆全數保留。2月7日註銷8筆,從 61~75微克,但也有6筆61~75微克的數值沒有註銷。

這能不能解釋環保署刻意造假數據?只要把有扣除、跟沒扣除的數據分別計算一下就知道,而依立委劉建國辦公室統計,兩者相差只有0.6微克。

20190306-民進黨立委劉建國6日召開「官方版假藍天!近四萬筆PM2.5數據無效 ?」記者會。(顏麟宇攝)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召開「官方版假藍天!近四萬筆PM2.5數據無效 ?」記者會。(顏麟宇攝)

至於環團指2018年8月橋頭站、2018年7月林口站數據幾乎整月不見,是不是這裏附近都有燃煤電廠,難道有特別考量?但環保署提供2018年兩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檢核過的濃度都比未檢核濃還高。橋頭站的平均pm2.5濃度,檢核過32.2微克,未檢核25.6微克。林口則是14.7、13.6微克。

監測數據的正確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只測到數值,卻不知道測到的成分是什麼,無法追查汙染線索。而且監測要搭配改善行動才有意義。

另外建議立委,開類似記者會、並邀行政機關到場說明,而且還透過網路直播,對於釐清爭議是很難得的機會,但事先應該讓行政機關的代表得到完整訊息,否則雙方對不上話,民眾無法得知正確訊息,就太可惜了。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