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我的小孩在家很乖,為什麼學校老師說他怪怪的,需要看醫生?

2016-03-21 14:34

? 人氣

「心理師!!老師都說我的孩子怪怪的,要去看身心科。但是他在家明明都很乖啊!看電視或玩遊戲也都很正常,為什麼要他去看醫生?」家長頂著40度的高溫,也管不著今天上班可能會遲到,直接跑到輔導室來找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我的孩子去要做身心障礙學生鑑定?那是什麼?我的孩子沒有問題,老師才需要去看醫生。」氣急敗壞的家長,拿著鑑定同意書跑來找輔導室理論。

我常常在學校遇到類似焦慮的家長。

對他們來說孩子是被誤會的,在家裡明明就很乖、也不太吵鬧,卻在學校總被說上課走來走去,或是根本坐不住,容易與同學發生衝突。於是家長不情願的帶孩子去看了醫生,對醫生說明了孩子在家裡良好的狀況(就是看電視或打電動時都很乖、很專心),以及是學校希望孩子來看醫生。

對家長來說孩子在家明明就很乖、很安靜,為什麼學校要他去看醫生或是進行身心障礙的鑑定,他們認為是學校在汚名化他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清白,他必須挺身跟學校奮戰,證明是學校的錯。遇到這類的家長,我通常會建議他們先緩一緩動作。先和學校溝通過,了解為什麼老師要他們帶孩子去看醫生。如果溝通了,發現孩子在家裡與學校有很大的不同,仍需要去醫院做詳細檢查時,要提早一、兩周告知學校。

學校與家庭是截然不同的環境,學校是團體生活,人多、環境刺激也多,上課老師講課的聲音、同學按自動筆的聲音、翻閱書本的聲音、別班學生走過走廊的聲音,許許多多的聲音容易讓孩子分心,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比較不集中,這時很容易就會出現躁動或分心的狀況。

一般而言,老師經過一陣子的觀察後,多半會與家長反應孩子在校的情況。如果家長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在人多環境中的表現,僅以在家裡情況為判別標準,就容易疏忽孩子分心行為的細節,也因此我常請家長就醫前要讓學校知道。

至於,為什麼要提早一、兩周前告知?難道不能看完醫生後再告訴學校嗎?這部分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在求學階段中,扣掉睡覺時間,孩子有一半以上時間待在學校,他在學校的表現對醫生來說極具參考意義。一般正確的醫生診斷,對於初次就醫的孩子,在初步評估後,醫生多半會給予家長一些量表讓家長及老師填寫。如果要協助醫生更快了解孩子在狀況,建議可以請學校老師提供孩子在校的行為觀察紀錄。類似一個星期中孩子每天在學校的行為適應狀況。孩子如果是半天,就紀錄四堂課的狀況,全天就紀錄七堂課,每一堂課稍微評估一下孩子與其他同學適應狀況的差異。提早一、兩星期告知學校,可以讓學校提早製作觀察記錄。

那就醫有什麼好處呢?

1.完整評估
經由醫療協助,可以讓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完整、系統性的評估,診斷出正確的問題。

2.對症下藥
不同的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亞斯伯格症)需要有不同的學習策略,藉由醫生正確診斷,可以讓學校知道怎麼給予孩子適切的學習安排,學校老師知道孩子的問題後,方便調整教學狀況,幫助孩子吸收、學習。

3.撕掉標籤
對於學校適應不良、文化不利(例如:隔代教養問題)、家庭兄弟姊妹競爭等因素,其實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造成課堂上適應不良、不能專心上課等。藉由醫生的診斷,找出孩子問題的原因,可以幫助孩子撕掉不正確的標籤。

學校老師要求家長帶孩子就醫目的是在釐清孩子的狀況,學校與家裡兩造觀察紀錄,能讓醫生做出正確診斷,避免對孩子有不必要的誤會。協助醫生、完整評估、接著三方共同找出方法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孩子撕去標籤,更加融入校園團體生活中!

作者/吳立健-艾迪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待過了大專院校與國中小後,現在往成人世界邁進。發現大人就是長大的小孩,小孩子健康了,長大就健康了,因此喜歡跟大人與小孩聊天,也喜歡觀察路人的行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