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何成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荷蘭人對幸福的定義和台灣很不同

2015-10-21 11:28

? 人氣

荷蘭人教育方式著重在開發個人專長,並非文憑主義!

荷蘭人教育方式著重在開發個人專長,並非文憑主義!

《遠見》雜誌2014年11月號〔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前言談到,『這個北海歐陸的蕞爾小國,面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台灣的3∕4,卻榮登全球10大幸福國家之一,荷蘭兒童更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反觀台灣,過去20年來推動教改,卻總是愈改愈讓學生、家長焦慮。沒想到,這些教育目標卻在遙遠的荷蘭一一實現了。』

此團隊還遠赴荷蘭取經,從家庭生活、學校教育、文化思惟,解析荷蘭人笑口常開的祕訣,並獨家專訪快樂學大師與荷蘭教育界權威,提供台灣人不同的價值選項,重新檢視成功定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沒錯!雖說我還沒看見文章報導內容,但是經由個人10年來荷蘭定居的生活領略,發覺和雜誌前言上述並無太多衝突,當然荷蘭當地也有在地亂象,但是整體而言,對於幸福的追求與定義,荷蘭–台灣,真的大不同!從一開始我的不苟同、假裝接受到現在怡然自得、真情融入,到底對荷蘭人來說平凡生活裡的小確幸,是如何創造與滿足?!

以下所述先從國民基本生活體驗與觀察起調,更多議題諸如多種族開放社會、自由價值觀、人(動物)權保障、兩性平權、政治選舉...將於爾後暢談。

食●家家開伙 食安自我嚴把關

老實說荷蘭飲食文化與豐盛感,絕對無法和中餐相比,但是每個家庭對於食物獲取來源都非常謹慎挑選、購買,包裝上的食品來源絕對誠實公布,政府把關與企業良心都是換取國民健康的基本要求。平日多是自家開伙煮飯(學校是不提供午餐,小朋都回家吃飯)外食人口多半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學生外宿族群,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或許一個月一次上館子打牙祭就已是小確幸,可以說絕大多數荷蘭小朋友都是爸媽天天下廚餵養成長並非外食養成!

衣●平價時尚 穿出價值感

就算是走在阿姆斯特丹這樣國際大都會,看一看道地荷蘭人手拿名牌包或穿名牌衣的真的數得出來,對於名牌價值與定位,絕對是經濟能力足夠條件下的個人愛好而非炫耀(炫富)裝腔作勢。更多的是平價連鎖店大排長龍,荷蘭主婦精打細算,私下好物交換、轉送或是衣物再次修飾利用,小朋友在沒校服框架下天天便服,依舊各個衣著穿搭整齊亮麗,沒人將焦點放在衣物是否貴重的價值上品頭論足,弟弟妹妹們舊衣物傳承與改造都是稀鬆平常。

住●居住是生活必須 人人需住得起

先前才在某專業網站刊登出荷蘭的社會住宅比例為34%,為全世界第一高,除了人人住得起是政府應有照顧,更甚,住得好品質與有尊嚴亦是透過住宅設計混居,維護居住區域品質,並結合鄰里照顧服務,小朋友在放學後到同學家串門子互訪,都不會有多大落差,房屋建構大同小異,頂多就是每個人居住風格不同。「安居」也算是基本人權,如果想要追求更好、更舒適生活環境,則是靠個人努力來完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