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居家品牌爆「月底撤掉所有實體店」!被IKEA、HOLA夾擊輸慘…他們靠1招年收百億

2025-04-15 12:22

? 人氣

生活工場傳撤掉實體店面。(示意圖/取自Google Maps)

生活工場傳撤掉實體店面。(示意圖/取自Google Maps)

曾在全台擁有近百家門市、被視為本土國民居家品牌的「生活工場」傳出即將於4月底起陸續撤出百貨商場,轉型發展線上購物平台與零售批發通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生活工場」傳4月底撤出百貨商場

生活工場成立於1993年,至今已有32年歷史,早年以日系簡約風格打出知名度,曾是台灣民眾採買居家用品的重要品牌,在各大商圈、百貨公司都能見其身影。

但近年受到無印良品、宜得利NITORI、IKEA等外來品牌夾擊,加上本土龍頭特力集團旗下HOLA與特力屋大舉擴張,生活工場的市場空間逐漸被壓縮。

早在前幾年,生活工場就已關閉士林街邊門市、逐步退出街邊店經營體系,近期更傳出不再與各大百貨商場續約,並將於4月底起陸續撤出門市,最快5月起多家據點將熄燈。

據了解,部分百貨據點合約原本至8月才到期,但生活工場已主動提前終止合作

「韓國資金、商品線更新」難敵外來品牌規模壓力

生活工場過去也嘗試改革,引進韓系資金與風格商品、強化家電與生活小物線,但面對外來品牌的規模經濟與商品多樣性優勢,轉型效果有限。

尤其是無印良品與宜得利這兩大日系品牌在台擴張迅速,不僅進駐各大百貨與量販賣場,還積極開設社區型中櫃門市,其中無印良品與全聯合作的店中店已超過百家,形成龐大銷售網絡。

根據百貨業者轉述,生活工場業務部門已明確表示,總部決策方向為「逐步關閉實體門市、全面轉型線上購物與批發零售」,不過生活工場官方目前尚未就外界關切做出正式說明。

實體零售大洗牌 生活工場出局並非個案

近十年來,台灣家具與家用品消費習慣劇烈變化,年輕族群傾向使用電商平台一鍵購物,從淘寶、momo、蝦皮,到近期火紅的韓國電商酷澎(Coupang),無不衝擊傳統實體零售結構。

無印良品、IKEA、宜得利等國際品牌早已同步佈局線上通路,甚至進軍外送平台如Uber Eats與Foodpanda,銷售方式靈活多元。

即便疫情後消費回穩,本土品牌如生活工場仍難以擺脫實體零售頹勢。反觀特力集團旗下的HOLA與特力屋,則分別靠大型賣場與社區型門市穩住市占,特力屋近五年更積極拓展小型社區門市,年營收破百億元,顯見規模與通路多元化已成為零售品牌的關鍵競爭力。

網友嘆:價格、品質都打不過

消息也在網路上引起討論,多數網友認同網購已經成為現代人消費主要方式,且如今生活工場的商品品質、價格已經不如以往,自然購物意願下降。

網友紛紛留言「一樣的碗,一樣的MIC,生活工廠(場)貴宜得利50元,再也不去生活工廠(場)了」、「早期東西質感很好,逛起來也舒服,東西往家裡一擺,氛圍和質感都提升,現在就是貴又沒質感,走進去沒有一個想買的,整間店都擺的亂七八糟,感覺隨時要倒閉的樣子」、「裡面東西全是進口,賣得比網路還貴」、「它沒有自己的獨創品牌(產品),都是從東南亞引進貼牌,所以你常發現五金、傢俱行也買得到一樣的東西」、「以前很多酷東西,後來只覺得好貴」、「最基本的品質價格問題,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瑩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