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再拋震撼彈,預告「藥品也可能納入關稅清單」,引發各界對進口藥價上漲的高度警戒。台灣健保高度依賴進口藥物,尤其癌症藥品,其中約有10%來自美國。衛福部長邱泰源坦言,雖然健保目前不會立刻調漲,但所有可能風險都要提早應變。
哪些藥品最受影響?癌症藥物恐首當其衝?
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健保藥品中,有177項藥物來自美國,年支出占整體健保藥費的約10%,這些多屬重大疾病用藥,若面臨關稅加重壓力,藥價勢必出現波動。
邱泰源強調,已經做好全面準備,包含成本分析、支付價格調整機制,盡力確保藥品不缺貨、不斷供。
關稅一變再變,台灣怎麼因應風險?
邱泰源提醒,即便藥品暫時未被列入關稅範圍,但未來仍可能被納入,因此必須備妥彈性調整方案。健保署長石崇良也指出,健保制度已具備應對能力,包括根據《健保藥價支付標準》第34、35條,可由廠商申請調價、提交成本分析以維持供應穩定。
國際藥廠會撤出台灣?產業界這樣擔心
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已發出警告,指今年台灣健保改革藥價機制,又碰上美國對藥品加稅,恐影響國際藥廠輸台意願。該會呼籲政府在改革同時,要避免壓縮利潤過頭,否則藥商寧可不做台灣市場,引發缺藥危機。
除了藥品,基改食物也會成為談判籌碼嗎?
美國貿易代表曾批評台灣對美豬、美牛及基改食品的限制「不必要」,引發是否會以基改食品作為交換條件的揣測,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質詢教育部長時明言,不能拿學生健康做談判籌碼。教育部則回應,雖未全面禁止基改食品進口,但學校營養午餐仍以本地、非基改食材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