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再度引發全球關注!OpenAI最新釋出的ChatGPT-4o圖像生成功能,因擅長製作吉卜力風格(Studio Ghibli)圖像而在全球社群平台掀起一波「吉卜力化(Ghiblification)」熱潮。許多用戶將自拍、政治人物照片、甚至迷因圖轉換為類似《神隱少女》、《龍貓》風格的動畫畫面,短時間內話題爆紅,也引來藝術與法律界對於AI著作權爭議的再度關注。
ChatGPT圖像生成進化,精準還原動畫風格
OpenAI本週宣布正式為旗下多模態模型GPT-4o導入圖像生成功能,並聲稱這是「至今最先進的圖像生成器」。該功能可依使用者指令生成如照片般真實、甚至帶有手繪質感的圖像,尤其擅長模擬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所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風格,引發廣大用戶競相「吉卜力化」自己或知名圖像。
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指出,GPT-4o目前在動畫風格的模仿精度上,已大幅超越Google Gemini與xAI的Grok等競品。尤其在重現吉卜力細膩筆觸與柔和色調方面,展現驚人準確度。
OpenAI執行長也「吉卜力化」,迷因化自嘲引熱議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也親自加入這波潮流,他在個人X平台(原Twitter)上將大頭貼換成一張吉卜力風格的肖像畫,並發文表示,過去十年他投入AI研究,七年半無人關注、兩年半遭人唾棄,直到某天早上醒來,突然收到數百則訊息:「快看!我把你的照片吉卜力化了。」

這段迷因式自嘲貼文迅速在社群發酵,許多用戶也爭相分享自己的AI吉卜力化圖像。然而,這股熱潮也引發輿論反彈,藝術是否能被AI模仿?風格是否屬於創作者的智慧財產?
風格是否受保護?法律界看法分歧
根據美國知識產權律師Evan Brown指出,「風格本身通常不在著作權保護範圍內」,但若AI是在未經授權情況下大量使用動畫片段進行訓練,就可能涉及侵權。
另一位律師Josh Weigensberg則指出:「若AI生成圖像中包含大量與《神隱少女》等作品一致的構圖、角色比例或特徵,便可能觸及著作權法的保護邊界。」這類案例已在美國法院進入實質審理階段,焦點落在訓練資料的取得是否合法、是否構成合理使用(Fair Use)。
宮崎駿:這是對生命的侮辱
對AI模仿藝術的擔憂,早已在動畫界引發過爭議。早在2016年,宮崎駿在NHK紀錄片《無止盡的人:宮崎駿》中觀看AI生成動畫後表示「我感到非常厭惡」,更強調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