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漢技術學院近日宣布113學年起全面停招,114學年起正式停辦,並已獲教育部核准。然而,該校並未面臨嚴重財務或招生問題,仍擁有8000萬元以上校務基金,此決定不僅引發朝野立委關注,監察院也已展開調查。
又有1間老牌私立大學退場!學生人數夠、有8000萬校務基金仍關門
學生與師資:截至2023年2月,該校仍有約500名學生、26位教師、30多名職員。
財務狀況:校務基金超過8000萬元,未負債或遭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
停辦決策:學校主動依《私校法》申請退場,擬轉型為長照機構或其他非教育機構,以保留校產。
各界質疑與爭議點
教育部是否審核失當?
監察委員紀惠容認為,大漢技術學院未陷入經營困境,教育部仍核准停辦,是否有失審慎?監察院已立案調查。曾有國立大學與私人機構願意接手,但教育部沒有廣徵意見,直接同意學校停辦,引發更多爭議。
恐成私校退場「最壞示範」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皆擔憂,此案恐成為其他私校效仿的退場方式,導致校產監管失效,影響整體教育政策。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批評,學校停辦後,教育部將無法指派公益董事或監察人監管校產,恐淪為規避監督的漏洞。
影響花蓮當地進修機會
大漢技術學院為花蓮唯一擁有進修部的大專院校,停辦後,當地居民將失去進修機會,影響區域教育發展。
教育部技職司科長楊子慧表示,私立學校依《私校法》申請停辦,屬法律允許事項,大漢技術學院因資金壓力與招生困難,並已規劃教職員工與學生的權益保障,故核定其114學年起正式停辦。
然而,該校迄今未提出具體轉型計畫,遭質疑是「以拖待變」,讓原本屬於教育用途的資源去向不明。此案後續發展,仍待監察院與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