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強行侵入」落後地區掃除瘟疫,現在卻害全球錯失防疫良機...一篇文看懂WHO的前世今生

2020-05-18 19:37

? 人氣

武漢肺炎: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武漢肺炎: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公衛體系衝擊全球

這類因合理行政而創造的勝利,為戰後國際衛生計畫的驚人成就預先鋪路,這類計畫自1948 年以來,幾乎在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區,從根本上改變了疾病的模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官方組成的國際醫學組織,要回溯到1909 年。當時,國際公共衛生處在巴黎設立,任務是監管鼠疫、霍亂、天花、斑疹傷寒以及黃熱病的暴發情形。該處同時也試圖為歐洲國家制定統一的衛生及檢疫規章。在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聯盟也設立了一個衛生部。裡頭有許多專責委員會,討論諸如瘧疾、天花、漢生病以及梅毒這類疾病在世界上的發生率。但是在這段期間,更重要的工作則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執行的抗黃熱病,以及抗瘧疾計畫所完成。

然後就是1948 年,更具野心的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擁有來自政府的充分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出動,把醫學科技的新知帶到世界上各個落後地區,不論當地政府是否願意合作。

因此,自1940 年以來,醫藥科技以及公共衛生行政,對於人類生活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已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在大部分地區,流行病已經變得無足輕重,而且許多流行病在從前流行得很嚴重的地區,也變得很少見了。人類健康與快樂的淨增值,再怎樣形容都不嫌誇大;的確,現在的人,甚至是我們的祖父輩,都需要發揮一下想像力,才能了解傳染病從前對人類的意義。

然而,正如人類學會擅改複雜生態關係的新方法後,可能會出現的後果般,醫藥研究自1880 年代起對於微寄生所進行的操控,也已經製造出一些始料未及的副作用和新危機。其中一個有趣但也很諷刺的結果,即是產生因太過清潔而引起的疾病。最主要的例子莫過於小兒麻痺在二十世紀崛起,尤其是在最注重衛生習慣細節的階層中。

很明顯的,在許多傳統社會中,嬰兒時代若輕微感染,可以使嬰兒體內產生對小兒麻痹病毒的免疫力,但卻不會激發出任何明顯徵狀;然而,對於那些因衛生習慣的隔離,等到年紀較大才初次接觸到這種病毒的人,通常卻會發生較嚴重的麻痺症,甚至死亡。

1950 年代,由於各種為了爭取小兒麻痺症研究經費,而精心設計的宣導,讓美國人對於逐年暴發的小兒麻痺症愈來愈恐慌。就像較早期的許多案例,有效的小兒麻痺疫苗於1954 年開發出來,從此這種疾病又再度失去大眾的關注,成為只影響極少數拒絕接種疫苗的人的疾病。

難纏的感冒病毒

另一類在未來仍對人類有著重要性(至少有此潛力)的流行病,最佳例子莫過於1918 年至1919 年間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存在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久了,而且它的流傳之快,引發的免疫期效之短,以及這類病毒的不穩定程度,都非常明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