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夠好了,卻不斷否定自己?精神科醫師:日本文豪太宰治、夏目漱石也這樣…

2016-10-12 07:10

? 人氣

「明明可以選擇其他生活方式,為什麼偏偏要這樣生活呢?」只要理解一個人的依戀形式,答案便可以水落石出。依戀形式從根源影響了每個人,不只人際關係,更包括情感、認知與行動等,範圍廣闊,成為塑造人格的重要基礎。而近年來,研究中發現,會造成廣義上依戀障礙的主因,七至八成和養育環境有關,其餘二到三成才與基因遺傳有關。依戀問題,不只發生在兒童身上,社會上也充斥著有依戀障礙的成人,長大後,仍深受依戀障礙影響的偉人亦不少,例如文豪夏目漱石、太宰治...等等。

在父母的否定中成長,也是產生不安全型依戀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孩子擁有突出的才華或優點,仍可能在成長過程中遭到父母否定,甚至被父母視為麻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遭到父母否定或被視為麻煩

太宰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曾留下一句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或許是最能表達出他內心本質的一句話。太宰從小就一直懷抱不受父母認同的感覺。這並不是他的錯覺,事實上,太宰的雙親確實對他的誕生抱持不歡迎的態度。

太宰治和夏目漱石一樣,是母親上了年紀之後才生下的孩子。母親為「老蚌生珠」感到丟人,拒絕關愛這個孩子,通常都把他交給奶媽或是家中的女佣人照顧。父親受到母親情緒的感染,對太宰也抱持批判或否定的態度。這遠遠發生在他自殺未遂,鬧上新聞使父母蒙羞之前,從他還是個小學生時便受到這種待遇。

受到父母否定的孩子經常做出令父母更為困擾的事,這在依戀障礙的案例中並不少見。在否定中成長的人,無論擁有多麼出色的才華,還是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中。

不被父母認同的中原中也

日本詩人中原中也的好友大岡昇平曾說過,中原中也總是盡可能不回老家。中也的父親原本是軍醫,後來成為開業醫師,面對父親時,中也一輩子也無法拭去自己是個不肖子的念頭。

父親三十二歲,母親二十九歲時中也出生,他是兩人的第一個孩子。欣喜若狂的父母對長子的期待特別大。中也童年時期被父母禁止和其他孩子在外遊玩,也不准他去游泳。

父母會這麼做,一方面是擔心周遭環境影響中也,一方面是害怕他遭到危險。然而這樣的過度保護不只干涉了孩子的成長,連親子關係也一併扭曲了,中也連父親葬禮都未曾返鄉參加,原因或許可追溯到童年時期。

由於中也逐漸叛逆,管教不動的雙親便使出強硬手段,將他送往九州的寺廟接受「思想矯正」。然而,這根本不可能改善事態,因為問題並非出在中也身上,而是出在父母試圖將孩子壓進自己期待的鑄模中,並且完全忽略對於中也不同於父親的特質。

隔年,就讀山口縣立中學三年級的中也留級了。這對父母而言不僅是一大打擊,也讓他們顏面掃地。結果,中也被逐出家門,送往京都的立命館中學。中也在這裡自甘墮落,和大他三歲的無名女演員長谷川泰子同居,開始過起自暴自棄,游手好閒的生活。

唯有受到父母的認同與稱讚,孩子才能提高對自我的肯定。也唯有能夠認同孩子的父母,才會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有了安全堡壘的支撐,人們才能提高安全感,與他人締結具有建設性的正面關係。

相反地,沒有安全堡壘支撐的人,往往無法從容不迫地釐清自己面對的現況,只要一有人靠近自己,就會像溺水的人抓住浮木般,誤認對方為安全堡壘而緊抓著不放。結果,為了在這種不穩定的關係中尋求自己的容身之處,很容易就會受到傷害,使得人生更為混亂。

這種情形在中也身上造成的最大悲劇,就是被他視為摯友的小林秀雄橫刀奪愛,搶走了長谷川泰子。當那兩人決定同居時,善良的中也甚至幫忙搬家。後來中也精神上出了問題,有時陷入被害妄想的症狀,不得不說這件事也是遠因之一。

作者|岡田尊司

精神科醫師、作家。目前擔任岡田診所院長。自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系退學,後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並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及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著有《啟動心靈的對話》、《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等等。

本文授權轉載自聯合文學出版《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