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計劃自7月9日起對歐洲進口商品實施高達50%關稅的政策,正對美國醫療體系造成重大衝擊。《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從精密CT掃描儀到基本醫療用品,醫院和醫療設備製造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和供應鏈不確定性,可能直接影響救命醫療科技的可及性與價格。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享有盛名的「醫療谷」(das Medical Valley),西門子醫療(Siemens Healthineers)工廠的技術人員正小心翼翼地組裝一款名為「Naeotom Alpha」的革命性CT掃描儀。這款設備的影像清晰度達到史無前例的水準,能夠以極高精確度捕捉患者心臟、肺部和大腦的細微結構。
跨大西洋醫療科技合作受到川普關稅挑戰
西門子醫療CT產品行銷主管耶穌.費南德茲(Jesús Fernández)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影像品質無可比擬。」他將這項技術突破比喻為從1970年代的傳統電視機躍升到現代高畫質電視(HDTV)的巨大進步。這款CT掃描儀歷經20年研發,於4年前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被醫學界譽為「近十年來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的首項重大新技術」。美國頂尖醫療機構包括梅約診所(Mayo Clinic)、紐約大學醫學中心(NYU)和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 University)都已採用這項先進技術。
根據西門子醫療提供的數據,目前生產的Naeotom Alpha掃描儀有40%出口至美國市場,凸顯美國在該公司全球策略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威脅正讓這種跨大西洋的醫療科技合作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針對歐洲進口商品威脅實施高額關稅,政策變化之快讓業界感到措手不及。川普最初提出對歐洲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隨後短暫調降至10%,但緊張局勢再度升溫後,關稅稅率可能攀升至50%,並預計從7月9日起正式生效。
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對需要長期規劃和投資的醫療科技產業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醫療設備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數年時間,製造商必須提前數月甚至數年規劃生產和供應鏈安排。
供應鏈複雜難以快速調整
醫療設備產業從簡單的注射器到複雜的機器人手術系統,都高度依賴錯綜複雜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即使是美國本土製造商如奇異電子(GE)和飛利浦(Philips)等公司生產的高端醫療設備,也大量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密零件和原料。
西門子醫療已開始感受到地緣政治波動帶來的實際影響。該公司財務長約亨.施密茨(Jochen Schmitz)最近向投資分析師發出警告,表示關稅將主要衝擊從歐洲進口到美國的產品線,進而對公司整體獲利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相關報導: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成功搶救重度腦傷病人 多科整合協助恢復日常功能 | 更多文章 )
像Naeotom Alpha這種使用碲化鎘晶體先進光子計數探測器的複雜醫療技術,製造過程需要高度專業化的設施和技術知識,無法輕易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地點。西門子醫療企業傳播主管馬蒂亞斯.克拉默(Matthias Kraemer)強調:「我們需要這樣的全球規模。」他指出,在海外設立小型工廠在經濟上根本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