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稅開火倒數!美企預估每年血虧10億 台韓出口鏈準備遭殃?

2025-04-17 09:33
這波針對電子產品的豁免,讓台灣與南韓暫時受惠,台灣輸美產品中,被豁免品項價值高達出口總額40%,包括資料處理機零件等重點產業。(示意圖/取自unplash)

儘管川普政府宣布對大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但美國商務部已於4月16日正式啟動對半導體貿易的國安調查,公開徵詢意見至5月7日,未來是否對晶片與相關設備加徵關稅備受關注。據《路透社》揭露,應材、科林研發與科磊等三大設備商,預估僅晶片關稅一項,每年就可能損失合計超過10億美元,消息指出,這些損失來自於零件進口成本上升、海外訂單流失,以及人力與合規開銷的同步飆漲,而亞洲出口商也將承受不小影響!

為何電子產品暫時豁免,卻仍逃不掉中國製商品的20%關稅?

川普雖表面上宣布豁免智慧型手機與筆電等產品的「對等關稅」,但商務部長隨即改口指出,這些商品仍列入即將展開的半導體關稅範圍,川普本人更在Truth Social表示,來自中國的電子商品依然要繳納20%的固定關稅,意即一支中國製 iPhone 在未來將比以往更貴,這項調整,衝擊的不只是中國製造,也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後座力

台灣、韓國得利了?哪些亞洲國家能從暫時豁免中喘口氣?

不過,這波針對電子產品的豁免,讓台灣與南韓暫時受惠台灣輸美產品中,被豁免品項價值高達出口總額40%,包括資料處理機零件等重點產業;南韓也類似,估計免稅產品占比達10%;越南、馬來西亞與泰國更是其中最大受益者,美國豁免電子品對其GDP比重分別高達10%、6%、4%。短期來看,這為東亞科技產業鏈贏得珍貴的緩衝期。

半導體供應鏈全中標?亞洲如何面對長期貿易風險?

雖然部分電子產品短期被排除在高關稅清單外,但白宮備忘錄也揭露,真正鎖定的是整個半導體與高科技產品供應鏈,從晶片、製造設備到顯示器無一倖免。 (相關報導: 關稅防不了中國!TikTok影片直擊代工價 美國人崩潰:怎麼這麼便宜 更多文章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豁免具高度不確定性,可能隨時被撤銷,風險橫跨四年,面對川普強調「國家安全」無可協商的立場,亞洲出口國恐需比照鋼鐵與汽車經驗,提前準備面對高達25%的產業性關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